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17: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勾股定理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题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技能
  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享受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点
  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抽象出数学模型.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什么?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图1-3-
观看图片,引出问题:咱们学校的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园中硬是走出一条“路”,花草被无情的践踏.
问题1:各位同学,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走寻常路吗?
问题2:如图,假设入口A到拐角C处3米,拐角到健身器材B处4米,你能计算出小草受伤的代价是他们少走几步吗?(假设2步为1米)
用学生熟悉的、自己也经常做的生活实例引入并提出问题,学生的参与兴趣浓厚、探究热情高涨,既复习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的计算,又为下一环节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基础.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图1-3-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量得边AD长是30 cm,边AB长是40 cm,点B,D之间的距离是50 cm.边AD垂直于AB吗?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 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边AD是否垂直于边AB吗?边BC与边AB呢?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利用允许使用的工具灵活处理问题.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 (教材例题)如图1-3-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 m,CD=1 m,试求滑道AC的长.
图1-3-
本例题是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又一个类型,在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规范书写解题过程的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变式训练:
1. 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 cm和2 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______ 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如图1-3-是学校的旗杆示意图,旗杆上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现在老师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说出你的设计方案.
3.如图1-3- 有一个高为1.5 m,半径是1 m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 m,问这根铁棒最多有多长?
图1-3-
   
图1-3-
  
图1-3-
4.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拓展提升】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 km/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 km/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1-3-,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
图1-3-
3.如图1-3-,一个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12 cm,8 cm,6 cm,已知蚂蚁想从河底的点A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B处,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图1-3-
  学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
1.小雨用竹杆扎了一个长80 cm、宽60 cm的长方形框架,由于四边形容易变形,需要用一根竹杆作斜拉杆将四边形定形,则斜拉杆最长需________ cm.
2.小杨从学校出发向南走150米,接着向东走了360米到九龙山商场,学校与九龙山商场的距离是______米.
图1-3-
3.如图1-3-,阴影部分的半圆的面积是多少?(π取3.14)
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哪些困惑?对同学们,你有哪些温馨提示?
教学说明: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经历了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及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
1.课本P14中的随堂练习
2.课本P14习题1.4中的T3、T4.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板书设计】
3勾股定理的应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变式训练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乐学,最后学会、学好.这就要求老师从“入趣点”着手,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入趣点”为“咱们学校”——亲切熟悉的环境,“不走寻常路”——学生中流行的广告词,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讲授效果反思]
学生对知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几次的反复,本节课知识容量大,如果仅仅将解题过程投放在屏幕上,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板书必不可少,它既能给学生的思维增添时间和空间,又可以规范学生解题的格式.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               
错题题号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