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9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体有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ρ=____m/v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②密度的单位有:__克/厘米3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a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b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c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使用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①主要仪器:___托盘天平____、_____量筒____(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熔化____
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凝固____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吸收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保持不变_____。
b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向外界放出热量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汽化和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蒸发_、__沸腾__;
①蒸发:在__任何温度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②沸腾:在__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制冷效果____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同时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温度保持不变___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②方法:①___降低温度___;②__压缩体积___。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饱和溶液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不饱和溶液_。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溶质、溶剂的种类_;③温度;④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压强__的影响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100g_水中达到_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 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溶解度__
一、选择题
1.(2019 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答案】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银白色”、“密度大”和“导电性”都是银的物理性质,而“能被氧化”是指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银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2.(2019 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 D.冰雪消融
【答案】 A
【考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A.湖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因此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雾气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雾气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因此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是固态,水是液态,因此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D不合题意。
3.(2019 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答案】 A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内能,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释如下: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4.(2019 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
【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如果砂糖固体有剩余,说明此时的溶液再也不能溶解砂糖,即这时的砂糖水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而A、B、C错误。
5.(2019 绍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水的电解
C.过滤泥浆水 ???????? D.食物霉变
【答案】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A、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B、电解水时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C、过滤只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只有物理变化,正确;
D、食物霉变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6.(2019 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D
【考点】质量及其特点
【解析】A.如果水的密度是1g/cm3 ,那么1m3的水质量是1kg;但是水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1m3的水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而不是质量,故B错误;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增大,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
7.(2019 嘉兴)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答案】 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 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 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一定相等,正确;
C、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小于100克,错误;
D、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9:25,正确。
8.(2019 金华)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西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A、甲恒温蒸发20g水,依然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之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丙中有晶体析出,说明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丙过滤后形成的丁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乙是甲蒸发20g水后形成的,溶剂减少而溶质不变,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比甲大;故C正确;
D、丙是饱和溶液,而甲是不饱和溶液,但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同;故D错误。
二、填空题
9.(2019 杭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答案】 晶体;80;吸热;大于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比热容
【解析】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它是晶体,而它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热;
AB段该物质是固态,10min内从50℃升高到80℃,那么升高的温度△t=30℃;CD段该物质是液态,10min内温度从80℃升高到100℃,那么升高的温度△t'=20℃;因为△t>△t',所以c固<c液。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19 湖州)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喷向空中的水雾能使尘埃粒子快速沉降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________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新驱动雾炮车前进。
【答案】(1)汽化(蒸发)吸热
(2)做功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热机
【解析】(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其原理是 :汽化(蒸发)吸热;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做功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新驱动雾炮车前进。
11.(2019 嘉兴)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答案】(1)减小
(2)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1减小,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12.(2019 衢州)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偏大
(2)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考点】天平的使用
【解析】(1)砝码被磨损,即其真实质量小于其标注的质量,但在读数的过程依然按照砝码上标注的数值进行读取,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2)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100g+50g+20g+20g+10g+5g=205g,游码有5g,所以其可称量的物体总质量一共是205g+5g=210g;
(3)该题答案是不确定,只要合理即可;缺了10g砝码可能会导致最大量程范围内的某些质量无法称量出来,比如15g、35g等;或者可以说小江的正确,缺少的10g可以通过在把5g砝码放在左盘跟物体一起称量组合成10g也可以完成测量。
13.(2019 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2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答案】(1)右上
(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
(3)1.52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密度公式的应用,元素周期表
【解析】(1)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是8号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
(2)由实验结论可知,产生的氧气均来自水,所以实验三中氧气中含有的 18O 百分比与水中的 18O 百分比相同; 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氢盐的18O与实验1、2都不相同;
(3)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所以知含有18O 的氧气密度为:设一瓶氧气的的体积为V,由于这瓶氧气只 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所以其密度为:; ?
四、解答题
14.(2019 台州)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却,有蓝色品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品体析出????????D.加入硫酸铜晶体,品体质量不变
(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D
(2)解: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
=50g× =32g
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32g=17g
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
溶质质量分数= = =0.17=17%
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1)只有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后,晶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才能说明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故选D。
(2) 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
?=50g×??=32g
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32g=17g
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
溶质质量分数=??=??=0.17=17%
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
15.(2019 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答案】(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解:G1=F浮1=ρ水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6×10-6米3=4.26牛
G2=F浮2=ρ水gV排2=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0×10-6米=4.2牛
排出空气的质量m气=G气/g=(G1-G2)/g
=(4.26牛-4.2牛)/10牛/千克=6×10-3千克
排出空气的体积V气=10×500毫升=5000毫升=5×10-3米3
ρ气=m气/V气=6×10-3千克/5×10-3米3=1.2千克/米3
答: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1.2千克/米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1)当量筒内外水面相平时,水处于静止状态,那么量筒内的气压与量筒外的大气压强相等;
(2)当足球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G=F浮= ρ水gV排分别计算出排气前和排气后足球的重力,而二者之差就是排气的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排气的质量;而排气的体积就是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即500ml,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空气的密度即可。
16.(2019 绍兴)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9
(2)20%
(3)解: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5%x=20克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100克-y)×25%?? y=60克
答:可蒸发60克水。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
【解析】(1)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则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20.9克;
(2) 20℃时,硝 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只能溶解12.64克,所以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能全部溶解,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17.(2019 宁波)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能杀灭细菌,但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液疾病,所以国家严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今年,广州市有关部门在抽检中发现,有些不法商贩向黄金贝、花蛤等海产品中添加氯霉素,来延长海鲜的存活期。这种滥用氯霉素的现象引起了市民的警觉。
(1)氯霉素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这种性质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氯霉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长期使用氯霉素,细菌能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这是氯霉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化学
(2)33:20
(3)自然选择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自然选择学说,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1)氯霉素不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2)氯霉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6×5)=33:20;
(3)长期使用氯霉素,细菌能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这是氯霉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18.(2019 金华)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答案】 例1.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例2.水蒸发吸热,头部气体温度下降,气压下降,液柱上升;底部的液态乙醚沿着玻璃管逐渐上升,重心逐渐向前移动,鸟身逐渐前倾,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热量
【解析】由图可知,喝水鸟体内装的是易挥发、易液化的乙醚,当在小鸟的头部滴一滴水后,水蒸发吸热,导致小鸟体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底部的压强,乙醚被压入小鸟的头部,这时导致小鸟头部的重力增大,即动力增大,而阻力减小,当动力与动力臂的积大于阻力与阻力臂的积,小鸟会低头喝水;喝水时,小鸟头部的液体则会重新流回底部,导致阻力增大,则小鸟会逆时针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
故答案为: 例1.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例2.水蒸发吸热,头部气体温度下降,气压下降,液柱上升;底部的液态乙醚沿着玻璃管逐渐上升,重心逐渐向前移动,鸟身逐渐前倾,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9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体有质量
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ρ=____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②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a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b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c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使用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①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___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b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____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汽化和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
①蒸发:在____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②沸腾:在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______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____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②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 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9 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2.(2019 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 D.冰雪消融
3.(2019 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4.(2019 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
5.(2019 绍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水的电解
C.过滤泥浆水 ???????? D.食物霉变
6.(2019 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7.(2019 嘉兴)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8.(2019 金华)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西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二、填空题
9.(2019 杭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19 湖州)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喷向空中的水雾能使尘埃粒子快速沉降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________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新驱动雾炮车前进。
11.(2019 嘉兴)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12.(2019 衢州)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3.(2019 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2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四、解答题
14.(2019 台州)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却,有蓝色品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品体析出????????D.加入硫酸铜晶体,品体质量不变
(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2019 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16.(2019 绍兴)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17.(2019 宁波)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能杀灭细菌,但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液疾病,所以国家严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今年,广州市有关部门在抽检中发现,有些不法商贩向黄金贝、花蛤等海产品中添加氯霉素,来延长海鲜的存活期。这种滥用氯霉素的现象引起了市民的警觉。
(1)氯霉素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这种性质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氯霉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长期使用氯霉素,细菌能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这是氯霉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
18.(2019 金华)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