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经典教案-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经典教案-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23:39: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让课堂充满童趣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水和空气”单元研究空气的起始课,首先一个定位就是了解空气在学生中的前概念,通过研究‘空气的存在’从而丰富、提升空气概念,“水和空气的比较”又为液体概念的巩固,气体概念的提出起到支架作用。
学情把握:
由于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又无法直接被观察到,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难度。所以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如何将这一看不见的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图景,最终形成抽象概念,这将是本课的研究重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对无法看到的现象如何放大,让学生感知到。
材料准备:塑料袋、砖头、吸管、杯子、水槽、学生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室周围黏贴着课前填好的关于空气的气泡图,学生边看气泡图边进入教室。
一、了解空气特点 14’
1、刚才大家都相互看了彼此对空气的了解,那么在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呢?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2、请看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切生命都需要空气!
3、谁来帮小狐狸装一袋空气?可是小狐狸只有黑色的塑料袋,它怕路上口渴,还装进了一袋苹果和一袋水。你能找出哪个袋子中装有空气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整理板书,完成空气知识气泡图。)
①掂一掂,最轻的就是空气。(轻)
②捏一捏,会变形的,容易被压缩的就是空气。(无固定形状,易压缩)
③为什么无固定形状呢?(会流动!)举生活中的例子。
④小狐狸打开一看,哎呀,空的!怎么回事?(无色透明,无味)
敞开的袋子里还有空气吗?
怪不得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呢!指板书:这些都是空气的特点。
二、证明空气存在 20’
1、这下,小狐狸安心地骑着自行车去城里卖空气,不料轮胎被扎了一个小洞,漏气了。快来帮忙找出这个小洞吧。(空气比水轻,在水中冒气泡)
2、狐狸想:像塑料袋、轮胎这样的可以把空气装在里面,那么敞口的杯子、两头空的吸管、硬邦邦的砖头里也有空气吗? 怎么让大家看见?小组讨论方法。
3、开始实验研究(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画下来或写下来)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及时介入图解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流动、与水比较轻重等环节,以及人体中也有空气!)
5、高空中,深水里都有空气吗?飞翔的鸟儿和遨游的小鱼就是答案。
6、Ppt课题总结:是啊,地球上充满了空气,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空气,看不见的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三、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4’
1、看来水和空气这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填写维恩图)
2、汇报交流。
四、驱动后续探究 2’
1、既然空气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如何保证小狐狸装入的是山里的新鲜空气?
空气容易被压缩又那么轻,按体积卖还是按重量卖?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找到答案。
2、我们在这个教室里坐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教室里的空气还新鲜吗?所以要怎么办?——打开门窗,让空气流动起来。
——同时,我们也都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吧!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设计特色:
1、追求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环节
教材分“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三个部分,结构看似松散,实则联系紧密,如何有效整合教材各环节,我采用穿插整合的思路进行教学,将第三部分的“空气比水轻、空气能流动”两个证明活动及时穿插到第一部分的游戏活动中去,这样不但使第二部分证明活动更为饱满,而且也很好的解决了单独研究第三部分时的突兀与独立,使教材构成一个有效的教学整体,学生的思维更整体且具结构性。并且以“卖空气”贯穿整节课,犹如在述说一个童话故事,旨在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这一看不见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需求同时学生有了足够的任务驱动,就能将这个任务作为自己进行探究活动的动力,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这也是保证探究活动自主进行的最基本保障。
2、重视证据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证明空气的存在,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使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再用实验验证,最后汇报交流,学生经历了一次严谨的“科学实证”过程,学生能从中感受到“科学的结论要经得起实验的反复进行,一句定义,一个结论的提出必须建立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之上”等科学研究思想。“空气存在、空气比水轻、空气能流动”这些结论的呈现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证据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这在本堂课中表露无遗,也是教材教学目标要求所需。
3、 关注概念图的适时呈现
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如何让表象的东西更自然地被建构成学生今后脑子中存在的抽象符号,概念图的介入,将起到很好的过渡与纽带作用。在本课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记录有关空气的信息,提升对空气的认识,逐步完善空气知识气泡图;在总结中比较与水的异同点,利用维恩图搭建形象的“脚手架”,从而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