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23:3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空气,学生又有很多不够完善的认识:比如人要呼吸空气,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人可以吹出气;高海拔的地方会缺氧,出现高原反应;还有吹过气球,甚至有学生还玩过空气炮……但是他们并没有去关注空气是怎样充满空间的,也并没有深切的体会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就如同水、如同杯子一样具有物质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有重量、会占据体积等),而且对于空气,学生大多只是停留在“听说”或者书上“看到”,并没有亲自去证明、去感受空气的存在。
三、学习过程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做中学的原理,本课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提出一个探究任务(证明空矿泉水瓶里是否有空气),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证据,充分进行逻辑推理,证明空气的存在,同时发现空气的性质,指向空气的物质属性。
为此,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重要物质,它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被我们感知;它会流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 ?
2、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在研究瓶子里是否有空气的过程中,感受空气的特征。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发展对空气的好奇心和探寻空气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 ?
难点:用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支撑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水桶、塑料瓶、毛巾等。 ?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一: 研究瓶子里有没有空气
1、为了健康成长,充满活力,每天我们都要喝水。
2、小朋友们也有这样喝水的经历吧?咦,之前这个瓶子装着水,现在呢?
3、除了剩余的一点点水以外,其他地方呢?
4、有小朋友认为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也有小朋友认为有空气。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看来我们得开展一个研究活动,证明瓶子里到底有没有空气。小组内可以2个同学自由组合,尝试各种方法,但是有一件事你们不能做,不能把瓶子放进嘴里,因为它不干净。
5、学生活动。(8分钟)(有的小组还想到了要用水,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盆水,如果有需要,各小组的材料员可以端一盆到桌子上。)
(教师关注:1、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2、是否有认真记录;3、是否会倾听同伴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空瓶子”的思考,聚焦到瓶子里是否有空气的问题上,明白提出的观点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撑,并乐于从探究活动中去寻找证据。)
6、研究好的小组把瓶子放进抽屉里。可以小组讨论:我们的观点是什么?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你们都用到的方法就只算一种,哪些方法更能支撑我们的想法,用三角形做标记。(2分钟)
7、现在是全班的研讨会,像科学家一样,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同时接受并回应别人的质疑。有请1小组上来发言,我建议一个同学演示、一个同学解说,其他同学补充。而下边暂时没有请到的小朋友仔细倾听,认真思考,他们的现象能不能支持他们的观点。
8、小结:经过我们的探索、讨论、质疑,在各种证据面前,现在我们一致认为瓶子里面有空气。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不光从书本上、从别人口中听说了空气,我们还亲自找到了证据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互助,经历提出观点——寻找证据(事实)——科学推理的过程,经过相互的质疑、解答,最后达成共识,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二、活动二:空气的特征
1、既然瓶子确实空气,你能向别人描述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先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听。
2、全班交流: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
3、你们能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去总结空气的特征,真是太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形成对空气特征的系统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的任务,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任务:你有办法把这个瓶子变成真正的空瓶子吗?就是要连空气都没有。试试看,谁先挑战成功。
5、学生活动。
6、交流:你用的什么办法?里面还有空气吗?其他小朋友认为呢?
7、我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了空气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
8、所以,上课喝饮料的时候,我们只是把瓶子里的饮料喝掉了,并没有去装空气,但是瓶子里还是有了一瓶空气,你能解释了吗?
9、原来,空气是会流动的,它会自动装满我们的周围。——出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空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今天用了看、闻、摸、听、压的方法,利用我们的各种感官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还发现了空气的这些特征。
2、而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发现放大1000倍后,空气中也有很多可以看见的物质,如动物残肢、粉尘等。如果把温度降到零下180度,空气就会变成蓝色的液体,这是液体状态的氧气、甚至固体状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3、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科学家对空气更多的发现,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证实空气是确实存在的物质。)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观点: 现象: 特征:
有气泡
有空气 压不动
挤出风
水进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