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线绳、供拉动的小盒、载重物(钩码)、桌面、毛巾。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验法 观察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和力”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着的物体,比如: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这些物体要动起来,需要什么来驱动?(生:力,动力)
这些物体运动起来是因为力产生了作用。
1、运动和力的关系:
当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和静止
从 静止→运动(受到动力作用)
从 运动→静止(受到阻力作用)
2、感受摩擦力,将手轻放在桌面上拖动,说说你的感受,再将手用力按紧桌面再拖动,对比两次有什么不同。
3、引导:手在桌面上运动时,手与桌面会发生摩擦。这时产生的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课件展示摩擦、摩擦力概念)
??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作出假设:
学生交流、讨论、猜一猜:
摩擦力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根据以上猜测,各组选取自己想要探究的因素为实验目的,利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强调怎样才能设计成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
交流分享设计:
(一)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不改变条件(物体的重量(勾码数)、拉动的速度、……))
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光滑程度 )
(二)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不改变条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拉动的速度、……)
?要改变的条件(物体重量)
四、开始实验
1、学生实验、记录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2、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
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板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
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
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 接触面的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的重量:
——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