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天地人》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4 08: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地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下面由我对部编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课《天地人》进行说课。
一、理论依据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天地人》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它将第一个单元的识字放在汉语拼音之前,先识字突出了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同时体现了幼小衔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一单元呈现了40个生字。这些生字并不都是结构简单的汉字,但是都是学生生活阅读经常接触的“高频字”。“高频字”覆盖率的提高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心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汉字,展开浅显的阅读,为学生生活阅读、文本阅读搭建了台阶。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采用了中国传统蒙学文化《三字经》为体例,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三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
很多同学在上学之前都认识一些字,这个单元的字都是高频字,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在运用,熟识度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单元的四篇识字课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基础,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背景,综合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我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学习“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生字,会读、能辨认字形。
2.借助图片、故事、汉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牢记汉字形状,理解汉字意思。
3.通过游戏、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情感,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六个汉字,会读、会认。
教学难点:牢记字形,理解字意。
五、教学流程
(一)倾听故事 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认识汉字
(三)再读文本 随文识字
(四)联系生活 积累词语
(一)创设情境识字,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
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营造学习氛围,在语言情境中借助多种活动进行。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上课伊始,教师就引导学生与入学教育进行衔接,在学生有了认同感的情况下营造识字的氛围,首先请学生认真聆听《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将故事中的天地由来与今天学习的生字联系起来。“天地人”,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你我他”,除了我,还有你和他,构成了世界。这些涵盖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天地人你我他,要给孩子们营造的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本节课识字量本身不大,难度也不大,这对于初入学过渡时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我们讲得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让孩子们在整个意境中,认一些汉字,去粗浅地认识一些人与自然,我们的世界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语文课有意思,让他们觉得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新的形式。
(二)多种形式识字,积累学习方法
学生刚刚走进校门,初次接触语文课,对于如何学习生字还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从而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1.建立插图与汉字的对应关系,借图识字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足见识字的重要性。可是学汉字是一件枯燥的事,怎样让它变得生动、有趣呢?
为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较容易地记住汉字,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图画与汉字的对应关系来识记生字。本课配图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作者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学生在富有意境的水墨画中,感受天地浩荡,人之渺渺,不仅识到了字,还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幅图,创设识字情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这些插图发挥直观且具体的优势,紧紧地吸引每一个孩子,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天”这个字时,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学生通过观察看懂了图画中主要讲了两人站在大地之上,头顶蓝天。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天就在我们头顶,它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阴云密布,是变化多端的,是无边无际的。然后出示“天”这个生字,将图与字一一对应,借助形象直观的图记住生字,然后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认读。利用图画的内容和含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听到认,从读到写,由浅入深,从近及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熟练认读生字的目的。??
2.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形象关系,理解字义
在学前,学生识记生字是图像化识记,把汉字当成一幅画进行整体识记。这样的记忆,往往对汉字的局部变化没有足够的关注,容易导致形近字混淆,对于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缺乏主动思考。
入学后,学生开始正式学习汉字,就要加强汉字方法的引导,为今后的自主识字提供了保障。帮助学生借助形象,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很重要的识字方法。
在本课教学生字“地”时,首先出示“地球”,让学生了解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上有高山、河流、平原。然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地”的意思,地球上有泥土的部分我们就把它称作土地,土地会穿上不同的衣服,当它穿上小草衣服的时候就是——草地,当它穿上白雪衣服的时候就是——雪地。接下来还可以让学生来积累词语,你还知道地可以和谁交朋友?学生还可以说出:陆地、田地、地板等词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地球”这一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关于“地”的概念。地球上覆盖着泥土的部分就是土地,感性地理解了“土”和“地”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具体图像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地”的词语组块,在广阔的意向里,对“地”有了全面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听老师读、跟老师读,自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不断巩固“地”的音,温习“地”的形,感知“地”的义。
3.建立字理与文化间的关系,字理识字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汉字是有“理”的,因此我们要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但是却包含了我国数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和为人之道。面对初入学的儿童,我们该怎样引导呢?
教学中,首先,出示甲骨文“人”字,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然后,出示出示这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人”字和图之间的关系,根据这幅图,学生发现这个在鞠躬的人,手臂像撇,身体像甲骨文里的这一笔。根据这幅图,学生又会发现老爷爷的工具和手就是撇,身体就是这一笔,也就是现在“人”字里的捺。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古人为什么要把人字写成这样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认为,一个人要懂得礼仪,还要能够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所以,人字演变到今天就是这样的。
在“人”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字形,联想到一撇一捺就像分开的两只脚,撇捺分开,站得稳稳的。这样一来,“人”字的音形义都融合了,同时学生还懂得了人懂礼仪廉耻,人会用工具劳动,改造世界。这就是古人造“人”字的依据。图像、甲骨文“人”和现在的“人”,三者放到一起,观察、猜测、理解,学生对“人”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高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立足于“用”,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充分地用,灵活地用,在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天地人》是识字第一课,字数少。内容简单,但是每个汉字的含义都很丰富,从古到今,由他及我,教学中要创设多种运用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这六个汉字,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在教师创设的“找朋友”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同学,在集体交流互动中说说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通过这个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你我他”是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第二个环节: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有形同的偏旁“单人旁”。再引导学生找一找“他”和“地”又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两个字都有相同的生字“也”。在观察中、在比较中,学生发现了生字的相同和不同,从细节上区分了生字、识记了字形。
第三个环节: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在三个人的排队游戏中,引导学生运用“你我他”说说自己和两个好朋友站在什么位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用理性地教学“你我他”的运用,而是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游戏中,感受到我就是指自己,“你”是指和我说话的那个人,“他”是站在旁边不听也不说的人。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了运用理解的目的。
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层次清楚,形式丰富,学生不易厌倦,有效而又有趣。
“部编教材”的识字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考虑了学生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蕴含其中。教师在运用该教材时,要从全程的角度思考识字策略,结合教学的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对我们的教学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挑战能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学相长,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