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1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物
质
的
变
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观察实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物
质
的
酸
碱
性酸的概念: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的概念: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碱指示剂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pH的测定pH的应用本章知识清单1.酸是指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碱是指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的化合物。
2.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______性溶液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________性溶液变蓝。H+OH-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酸碱3.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试纸。物质酸碱性强弱测定的方法是:用洁净的________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4.溶液的酸碱性:pH=7,溶液呈_______性;pH<7,溶液呈________性;pH>7,溶液呈________性。溶液的pH与酸碱性强弱的关系:pH越大,____________;pH越小,____________。pH玻璃棒标准比色卡中酸碱碱性越强酸性越强第 1 章 物质及其 变化物质及其变化常
见
的
酸酸的通性酸的个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酸 + 碱 = 盐 + 水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酸 + 盐 = 新盐 + 新酸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硫酸的特性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5.(1)酸的共性
酸的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_______,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不变色红棕色固体溶解,形成黄色溶液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锌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的个性
a.盐酸:①气味、颜色、状态。盐酸是__________的水溶液, 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试剂瓶口遇水蒸气形成
_______而出现白雾。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小液滴HCl气体②浓盐酸敞口久置在空气中,质量怎么变?_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怎么变?_________。
③如何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加硝酸酸化的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
b.浓硫酸:①腐蚀性;②吸水性,可作干燥剂;③脱水性;④浓硫酸的稀释:将__________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_______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
c.硝酸:①腐蚀性;②浓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③见光易分解。质量减轻变小硝酸银溶液浓硫酸水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常
见
的
碱碱的通性碱的个性碱的应用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碱 + 酸 = 盐 + 水碱+某些盐 = 新盐 + 新碱用于检验气体、吸收SO2等废气、 改良酸性土壤等6.碱的共性
①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____,酚酞试液变____。
②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蓝黄色溶液变为无色,产生红褐色沉淀蓝色溶液变为无色,产生蓝色沉淀7.碱的个性
(1)NaOH ①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________热量。
④腐蚀性。
(2)Ca(OH)2 ①俗称: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钙的水溶液称为石灰水。③腐蚀性。烧碱苛性钠火碱潮解、变质放出熟石灰消石灰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及其变化几
种
重
要
的
盐盐的概念: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几种常见的盐及其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化学肥料Na2CO3、CaCO3、NaCl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金属的化学性质1.盐 + 某些金属=新盐 + 新金属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2.盐 + 某些酸 = 新盐 + 新酸①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现象: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②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
③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硝酸银溶液跟氯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8、盐的共性9.碳酸钠:Na2CO3
①俗称: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风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可见碳酸钠溶液呈_____性。 苏打纯碱碱红10.碳酸钙:CaCO3
①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作_______。
②如何检验碳酸盐:加盐酸有______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______。大理石石灰石建筑材料气体变浑浊11.食盐:NaCl 用途:______________。作调味品12.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其发生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生成。
13.氮肥含有组成________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________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钾肥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沉淀、气体或水叶绿素磷肥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2、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 B. 用铁铝制作炊具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3、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稀硫酸、食盐溶液和烧碱溶液,这种试剂是( )
A. 酚酞 B. 石蕊试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碳酸钠
第一章经典例题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B )
2、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 B. 用铁铝制作炊具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3、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稀硫酸、食盐溶液和烧碱溶液,这种试剂是( B )
A. 酚酞 B. 石蕊试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碳酸钠
第一章经典例题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5、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第一章经典例题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D )
5、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B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第一章经典例题6、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7、将一定量的甲物质加入乙至过量,该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经典例题6、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B ) 7、将一定量的甲物质加入乙至过量,该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D )第一章经典例题8、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
??
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
A. CaCl2 B. Na2CO3 C. NaOH D. Na2CO3和NaOH
第一章经典例题8、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
??
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C )
A. CaCl2 B. Na2CO3 C. NaOH D. Na2CO3和NaOH
第一章经典例题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第一章经典例题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BaCO3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第一章经典例题2810、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 焙烧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选填“200”“300”“4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 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g碱式碳酸锌样品(不含杂质),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5.4g,装置B增重8.8g。则x:y:z的最简整数比为 。=第一章经典例题2910、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 焙烧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300 ℃(选填“200”“300”“4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 可根据一段时间,A装置中的长导管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 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g碱式碳酸锌样品(不含杂质),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5.4g,装置B增重8.8g。则x:y:z的最简整数比为 5:6:2 。=第一章经典例题30(提高题)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实验过程】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回答问题】(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填标号).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第一章经典例题31(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填标号).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第一章经典例题(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2)①为了防止固体药品粘在容器壁上,可将液态的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故填:A; ②镁、氧化镁和氢氧化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看到固体药品完全消失了,就证明样品已完全反应;故填: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3)①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而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均没有气体生成,由实验现象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故填:镁;氢氧化镁沉淀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2.90g× ×100%=1.20g;故填:1.20; 32②设生成55.6mL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算出x=0.6g 由其他物质提供的 金属镁得质量为:1.2g-0.6g=0.6g;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6g/(2g-0.6g)×100%=42%,该质量分数大于氢氧化镁中的镁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镁中的质量分数;得到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Mg、MgO和Mg(OH)2的混合物;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 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