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4.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4.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25 09: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执教者
李宝琳
课例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型
探究课
教材版本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
年级
三年级
教材背景分析及教学理论运用
教材背景: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74-76页),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气体的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课本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2.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从瓶口取出或不密封,然后向瓶中吹气,观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在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解释水会被挤出的原因。 活动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 这个实验是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展开的。请学生先预测杯底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了空气会占据空间。
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这里指的是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里。而固体、液体一般情况下都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活动四:对空气占据空间变化的解释 请学生对注射器内空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不过解释的方式是画画。
活动五:水和空气的比较维恩图 在圆圈中可以填写出这节课比较活动的结果。相同点是:都能占据空间。不同点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或者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教学理论运用:
本设计运用“5E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这一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参与、探究、解释、精致化(拓展)和评价”五个环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学情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6课,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上了两个多月的科学课,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还知之甚少,科学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科学前概念,加上他们对于科学实验器材的认识和使用都很感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和交流的习惯;渗透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证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揭示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
教学策略及调整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气体的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通过上节课捉空气的游戏,学生已经知道瓶子、杯子里面都有空气,但是对于“占据”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加上本课课本包含着五个活动环节,容量大,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重组,以利于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体验,对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认识更到位和深刻。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和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因此,我在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是把白色乒乓球放进盒子里;让孩子们一上课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通过乒乓球互换的活动对“占据空间”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是空气挤出瓶子里的水;这是本课安排的重点,旨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记录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记录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活动三是把杯子塞纸倒扣入水槽中。是对“空气占据空间”知识的应用、解释和延伸,学以致用。
教学中,应用“5E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这一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参与、探究、解释、精致化(拓展)和评价”五个环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水槽、试管、水杯各一,自来水,纸巾等。
学生:
每组一盒黄色乒乓球(7个),白色乒乓球1个。
一套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实验装置:锥形瓶、玻璃棒、吹气球、橡胶塞、自来水、烧杯等。
活动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参与
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盒乒乓球,里面有7个黄色乒乓球,盒子外面有1个白色乒乓球,你们的任务是:要把外面的白色乒乓球放进盒子里。但是要记住:(要求)不能压烂、踩扁乒乓球,也不要把乒乓球掉到地下。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接受挑战,看那个小组做得快。
让孩子们一上课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通过乒乓球互换的活动对“占据空间”有初步的认识。
5分钟
探究
探究活动一:
出示1个空烧杯。问:杯子里装满空气,往杯子里倒水,是不是也要先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杯子倒满了水,杯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板书:液体占据空间。
固体、液体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
怎样证明?
示范实验。
出示试管,倒插在水中,一边放气,(倾斜),水一边就占据里面的空间。
探究活动二:
1、如果一个瓶子里本来有水,现在需要验证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是不是也要把水先挤出来呢?要验证我们的想法,必须要怎样?
出示一个装置。
2、把课题的问号擦掉。
1、先两名同学上来观察。
回答:试管旁边冒出许多小泡泡(气泡),试管里面进了水)
2、再请全班同学观看视频,确认观察到的现象。
3、引导学生回答:产生一个气泡就跑出一段空气,跑出来多少空气,才能进去多少水。
1、4人小组讨论:这些配置及其作用。
2、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并活动观察记录单。
3、汇报、分享观察结果。
4、得出结论: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亲身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这是本课安排的重点,旨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记录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记录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5分钟
20分钟
解释
示范实验: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
2、想要里面的纸巾湿呢?又该怎样做?
3、实验的结果和我们的预测一致吗?说说其中的原因。
1、学生猜测
2、汇报
3、尝试解释造成这2种现象的原因。
本活动是对“空气占据空间”知识的应用、解释和延伸,学以致用。
5分钟
拓展
提出问题:帮助邻居的王奶奶解决用漏斗倒酱油,漏斗的颈口紧紧塞住瓶口,酱油倒不进去的难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呢?
了解生活中不同的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并尝试收集证据证实自己的判断。
产生对同类问题的研究兴趣,并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
3分钟
评价
对学生的形成性、表现性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对本课的学习和合作进行评价。
评价和激励是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科学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分钟
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吗?
固体
占据空间
液体
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活动观察记录单
第( )组 日期:2016年11月9日
把空气挤进锥形瓶后,发现有什么变化吗?请你把发现的变化在B图中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