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课件(2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课件(2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24 14:31:39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展开的,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以及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难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性质。
2、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思路: 
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
电教资源: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图片:几位科学家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提问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
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学生发言)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带着问题思考并继续听讲
5
创设情景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何以得名?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
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的图片。
认真观察、思考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3
导入新课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动画演示)金刚石的构成的动画。
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5
7
引导和讲解
虽然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继续观看动画,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
投影展示原子核的构成的动画
重放整个动画
仔细观看动画并积极讨论,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设计。
知识巩固
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提出问题
思考并回答。
3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0的表4-2;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②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注意氢原子内无中子)。
指导阅读
认真阅读表格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
5
引入新内容
请大家看几种原子的质量数值: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 kg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 kg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 kg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
屏显几种原子的质量
学生感知得出: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记忆、使用很不方便。
2
总结讲解
师生一起得出: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使用相对质量介绍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
(展示图片)介绍院士张青莲
学生学习化学及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的热情高涨,
5
深入探讨
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整数值)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9
20
19
39
(屏幕显示)
表格如左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0
巩固练习
原子
种类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7
7

12
24

16
15

30
56
(屏幕显示)
表格如左
巩固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的知识。
评测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质都是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⑵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⑶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⑷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3.有一个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的核内有8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它们不相同的是 ???????????????????????????????????????????????(????????)?
A.电子数??????B.中子数? ????C.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
[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课件26张PPT。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复习回顾 课前热身水、氢气、氧气,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什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1766-1844)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
他认为原子中存在更小的微粒,原子是可分的。191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结构。(1871-1937)α粒子: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卢瑟福实验原子α粒子束经典再现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原子α粒子束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大多数:α粒子未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α粒子束极少数:
α粒子被反弹
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带正电质量大体积小原子核一、原子的结构(不显电性)原子核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核式行星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小粒子与大宇宙的完美融合1919年 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时,捕捉到了一种新的质量更小的粒子,将其命名为质子。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捕捉到了中子。
中学时代并未显现出过人天赋。他沉默寡言,成绩平平,但坚持自己的信条:
会做则必须做对,一丝不苟;不会做又没弄懂,绝不下笔。James Chadwick(1891~1974) 原子中的微粒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问题来了通过此表,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
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还能获得哪些信息?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我发现 我总结23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同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原子的质量测定值二、原子质量的计量相对原子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
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作为标
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 硫原子的实际质量5.314×10-26kg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原子的实际质量2.657×10-26kg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算一算:3216原子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1:21:2原子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二、原子质量的计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是一个比值,其国际单位为一,一般省略不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眼疾脑快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