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农民与土地是无法分开的,农民是粗裂而质朴的,土地是广阔而纯净的。当农民重新获得土地会将它当做生命和珍宝。19 三黑和土地RJ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集》,略有改动。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是乡土诗源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夕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同学们,你们了知道本课的写作背景吗?农民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在中国有一群神奇的人创造了一世界奇迹---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他们就是中国农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约占42%。多音字1.妹妹发( )现了哥哥的小秘密,把它告诉妈妈了。
2.弟弟的头发( )又黑又亮。发 fā (发现)(发明)
fà (头发) (理发)fāfà1.去年落在地上一粒蒲公英种( )子,到了春天悄悄地发芽了。
2.爷爷种( )的菜园里有油菜、豆角、黄瓜,绿油油长得可好了。种 zhònɡ(种地)(种菜)
zhǒnɡ(种子) (种族)zhǒnɡzhònɡ词语解释【旱天】干旱的天气。
【温暖】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
【顺溜】有次序,不参差。
【松散】(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招呼】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吩咐、告诉。温暖---暖和 招呼---告诉 舒服---愉快旱---湿 温暖---寒冷 松散---紧密舒服---难受近、反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近义词辨析
1.奶奶带着( )笑容的脸总在我眼前浮现。
2.他态度( )。温暖温和1.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读给同桌听初读感知点我听课文朗读互相评价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内心充满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填空。
课文介绍了主人公_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重获土土地三黑地的喜悦心情。段落划分课文一共15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3):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深厚。第二部分(4-8):三黑对重新获得的土地的挚爱。
第三部分(9-15):三黑对土地现在的满足、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憧憬。 1.大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课文解读 找出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重新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表现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喜悦和对土地是挚爱。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关键句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水——欣喜无比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对获得土地的欣喜 2.大声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 找出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重新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 三黑就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关键句表现三黑和所有重新获得土地的农民一样,对土地充满挚爱。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方言,土结成的块状物。理解词语地翻好得,又靶了几遍,
靶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土地的顺溜。 用刚梳的头发比喻平整的土地。这么松散的土,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土地的松散。 用软床比喻松散的土地。 3.大声朗读课文第9-15自然段。 试着给三黑现在、过去、未来三个不同时期起个小标题。幸福的现在 三黑靶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表现三黑的欣喜,对自己现状的满足。用( )来比喻( ) 。雪开花的荞麦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同一事物,不同表现:现在对蝈蝈的喜欢。1、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比较句子 形象表现了农民重新获得土地后看到什么都欣喜、幸福满足的心情。2、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好喜欢。心酸的过去小时候因为逮蝈蝈,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过去:对蝈蝈的伤心的回忆。他笑嘻嘻的,
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叫得更欢。美好的未来未来:对蝈蝈的愉快的想象。逮蝈蝈明年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畅想未来 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语句?请你静心默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文通过描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重新获得土地后的欣喜和对土地的感受,表现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的感情——像对生命一样挚爱土地。总结全文三黑现在获得土地的欣喜板书设计三黑过去没有土地的心酸 三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三黑和土地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如《三黑和土地》中:地翻好得,又靶了几遍,靶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写作手法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
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
两个条件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比如:
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性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拓展延伸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一、给下面横线字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课堂练习发现(fā fà) 荞麦(qiáo jiáo)
耙(pá bá) 是咸是甜(jián xián)————————二、写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
2、 这么松散的土,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
比喻比喻三、想一想《三黑和土地》这篇诗歌哪句话是它的关键句。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