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42-4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分成一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会按每几个分成一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并且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分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若干、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让小猴把6个桃分给几堆,你猜小猴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多媒体投影分一分)
(1) 分2堆,一堆分1个,另一堆分5个;
(2) 分2堆,一堆分2个,另一堆分4个;
(3)分2堆,每堆3个;
(4)分3堆,每堆2个;
(5)分6堆,每堆1个;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几种最公平?为什么?
3. 小结:第3种,第4种,第5种,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二、 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多媒体投影出示四幅图: 分萝卜,分草莓,分苹果,分辣椒,哪种是平均分?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理由。
三、 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一)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作平均分,猴妈妈又给小猴2个桃,你能帮小猴按照要求平均分吗?
1、出示要求: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齐声读题。
2、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么解决?A摆小棒,B画图。
练习纸上第一题: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3、指名上台演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A摆小棒(指名上黑板摆小棒)。
用8根小棒分一分,每份2根,可以分成4份。
B画图,用画圈的方法来解决。
每只小猴分2个,就是每2个一份,我们可以像这样圈一圈,一共圈出4份,可以分给4只小猴。
回答问题: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4)只猴。
四、 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1. 按要求分小棒。
(1) 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 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3) 启发: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2. 先圈一圈,再填空。
多媒体投影出示(分饼干,分糖果,分巧克力),
(1) 把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份。
(2) 9个糖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
(3)15块巧克力,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3、想想做做第3题。
(1)15个气球,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人呢?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请小朋友独立完成练习纸第三题。
(2)指名小朋友回答。
(3)交流方法。
A摆小棒
B画圆片、小棒圈一圈
C圈气球
……
比较各种方法,哪种最简便。
4.实践馆
15个圆,你能组成几个奥运五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其实,我们生活中就存在很多平均分的实例,请小朋友观察思考,什么也是平均分的呢?
(如:10根手指,每份5根,分成2份;教室里有4台电扇,每份2台,有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