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大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认识视野,感受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瞧!他来了!
师: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以放大或缩小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师:在这些放大或缩小的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二、自主探究,反馈交流
1.图形的放大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缩小后的图片)
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图片。)
师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板书:放大。)
(1)出示问题:如果用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2)学生尝试按4:1的比放大长方形,再与小组同学交流画法, 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3)汇报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理解“按4:1放大”这句话的意思的。
(4)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放大正方形和三角形吗?
(5)仔细比较原图与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你们有什么发现?2.图形的缩小
(1)师:了解了图形的放大,把图形缩小后还存在这样的特点吗?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
师:看得清吗?怎么办?
(2)自学教材24页下面的问题,画一画。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①怎样理解“1:4”
②确定缩小后三角形大小的是那几条边?
③将缩小后的图形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出示放大前和放大后的图形。)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3.总结归纳
师:通过画图,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时,比的前项指变化后的图形,后项指原来的图形。当前项大于后项时,表示图形放大;前项小于后项时,表示图形缩小。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图形的形状不变,也就是各边之间的比没有变,图形中,各个角的角度也没有变,但是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拓展应用
1.练一练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1)在画图前,你有什么疑问或要注意的地方向老师提出吗?
有学生可能提出:按1∶3缩小是什么意思?
师:其他同学知道吗?请大家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应该怎样画。
提问一生,明确画法。
(2)学生画图,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3)想一想:缩小后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试一试
做课本25页第一题、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3.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把图形或物体按比例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与同伴交流。
4.拓展
把图形按比放大或缩小,比一比谁画得像。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吗?学会了什么?
3.你觉得今天我们班里谁表现得最好?XX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
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