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巩固练习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一、单选题
1.水结冰时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间隔????????????????????????B.?分子的质量????????????????????????C.?分子的性质????????????????????????D.?分子的体积
2.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温度高时,分子变大,温度低时,分子变小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5.把分别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和氢气的集气瓶按如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由此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有间隔?????????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氢气大?????????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
A.?微粒不断运动 ?????????B.?微粒之间有间隔 ?????????C.?微粒很小 ?????????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7.若“/”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 )
A.?/????????????????????????????????????B.?/????????????????????????????????????C.?/????????????????????????????????????D.?/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CO2)??????????????B.?二氧化锰(MnO2)??????????????C.?过氧化氢(H2O2)??????????????D.?空气
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B.?氧气????????????????????????????????????C.?金刚石????????????????????????????????????D.?硫酸铜
10.花香四溢的现象体现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二、填空题
11.从微粒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过程。________(填写具体粒子,下同)变化,________不变。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
12.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13.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 , 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三、解答题
14.向小烧杯Y中加入一定量的酚酞溶液,并滴加一滴稀NaOH溶液,然后做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1)该实验中的现象是什么?(2)从微观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理./
四、实验探究题
15.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实验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16.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17.??????????????????
(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NaCl溶解图回答:
/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B
3.【答案】 A
4.【答案】 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 A
8.【答案】 D
9.【答案】D
10.【答案】B
二、填空题
11.【答案】氧化汞分子;氧原子、汞原子;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12.【答案】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13.【答案】增大?;下降;增大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1)氢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变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红色逐渐褪去;(2)分子在不断运动,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红色逐渐褪去.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开始变红,逐渐变为无色;(2)分子在不断运动,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红色逐渐褪去.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变小 ;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
五、综合题
16.【答案】(1)氯化钠 (2)失去(3)D
17.【答案】(1)B(2)氯化钠溶液;由于正负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带正电荷的钠离子与水分子中带负电荷的氧原子相互吸引,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与水分子中带正电荷的氢原子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