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准备、教法运用、教学过程几方面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通过活动正确认识克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天平、盘秤、500克食盐两袋、1千克洗衣粉一袋)、课件?
学具(每人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两分硬币若干)
教法运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我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巩固深化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一系列活动感知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理解克和千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老师带领同学们逛超市,了解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从而引出课题“克和千克”。
通过这样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观察或用手掂一掂不能准确的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构建“克”与“千克”的概念?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g kg
2、那么1克和1千克的物品质量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猜猜)这袋盐的质量是多少?
这2分硬币的质量又是多少?
3、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质量管理可以用秤来帮忙,请大家翻开课本86页,课本中的秤你们见过吗?(学生自己介绍自己所见过的秤及使用方法)
4我们看这有盘秤、天平、电子秤,称一袋盐的质量我们该选什么秤?选什么质量单位?称硬币又该怎样选择呢?(指名学生说说)
5、观察老师是怎样称出硬币的质量,用什么秤来称的?1枚硬币的质量是1克。
6、今天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两种秤——盘秤和天平,我要知道6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应该选择什么秤?你会称吗?谁来试试?(指名称出6个苹果的质量,6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
7、现在请同学们以这2分硬币和这6个苹果的质量来帮助我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或1千克?(学生举例)
三、探索“克”与“千克”的进率
1、设疑
现在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位好朋友,那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请看:这袋盐的质量是500克,那两袋的质量一共就是1000克。板书:1000克
谁还想上来称一称看,这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千克)板书:1千克
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1千克和1000克比较,哪个重?为什么?
2、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补充板书:=
3、说说“1千克=1000克“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并有节奏地读一读。
四、闯关活动。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1、在( )里填上“>”、“<”或“=”。
2克( )2千克 1909克( )2000克
3千克( )3000克
2、卡片出示课本练习十八第8题进行抢答。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袋饼干重1( )。
2)、一块橡皮重13( )。
3)、一包方便面重100( )。
4)一袋白糖重500( )。
5)一包火腿肠重250( )。
6)一袋大米重25( )。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