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2 图形的旋转教案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2 图形的旋转教案 西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5 11: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
《图形旋转》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学内容:
《图形旋转》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的作用: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启后的作用:“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具体事例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数学思考: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教学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通过实验探索旋转的基本特征。
3.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综合应用轴对称、平移、旋转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风车,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课前让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课堂中任务驱动,以学定教,当堂练习固学。结合电子白板技术,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发现等教学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结合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归纳,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课前精心准备,课内游戏延伸,当堂检测固学
本节课是基于电子白板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教学课,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了白板课件,其中收集了生活中有关旋转的图片,设计了交互式动画。为了让学生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俄罗斯方块》图形变换小游戏。设计了当堂检测习题,使学生当堂所学,当堂就能检测巩固。
五、教学程序分析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即“情景引入”、“认知学习目标”、“预习成果展示”、“课堂学习研讨”、“当堂检测固学”、“反馈小结升华”、“新课预习指导”。下面就从这六个环节逐一陈述我的教学流程。
1.情景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我收集了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动画,并用白板进行了演示。有:齿轮的旋转、船舵的旋转、风车的旋转、钟表指针的旋转等动画,给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面探究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的辩证思想。
2.认知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的。
3.预习成果展示
⑴复习旧知: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的相关知识判断汽车商标形成的变换方式。
⑵自学新知: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成“预习成果展示”2、3题。
教师通过学生展示,明确学生已学懂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4.课堂学习研讨
活动一:认识旋转及其要素
(1)教师通过白板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一个定点”、“某个方向”、“一定角度”。
(2)教师白板演示:当旋转中心在图形上和旋转中心在图形外两种旋转的状态。
(3)通过演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定点”就是“旋转中心”,“方向”就是“旋转方向”,分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角度”就是指“旋转角”。进而明确旋转的三要素。
(4)在学生提前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个别在白板上展示:在图形上标出对应点,口述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5)教师讲解并演示:什么是对应点和旋转中心的距离,什么时是旋转角。
(6)教师小结:判断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角等的方法。
活动二:旋转的基本性质
(1)教师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借助“预习成果展示”环节第3小题,使学生明确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从而得出旋转的第一条性质─“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运用白板的直尺测量工具,测量对应点和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出旋转的第二条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运用白板量角器测量工具,测量旋转角的大小,得出旋转的第三条性质─“旋转角相等”。
活动三:(游戏)图形变换的综合应用
(1)教师举例演示,强调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变换的方式及如何口述变换的步骤。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另外两个“俄罗斯方块”变换游戏中如何操作。
(3)学生个人展示。
5.当堂检测固学
(1)学生自主完成检测题1─7小题。
(2)学生个人交流展示:其中2、4、5、6题让学生借助白板进行演示说明。第7小题让学生借助白板进行板书展示。
6.反馈小结升华
教师系统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的要素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变换方式的认识。
7.新课预习指导
布置下节课课前自主预习的内容。
六、教学设计说明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所以本节课教学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彼此相等的性质。通过《俄罗斯方块》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