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13《穷人》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知识点整理
1、《穷人》是 俄 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的夜晚,桑娜 和 渔夫 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他们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
2、课文通过对 环境 、心理活动 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 环境 描写,表现桑娜的 勤劳和善良? ?。
4、而文中细致的 心理? 描写,表现了她既 紧张 又 担忧 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
5、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 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样反映了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6、体会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 ?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减的次数)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④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7、“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的意思是:? 忍受? ,说明渔夫? 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
近义词:
舒适——舒服 顾惜——怜惜
抱怨——埋怨 忧虑——焦虑
心惊肉跳——胆战惊心
8、反义词:
潮湿——干燥 严肃——活泼
寒风呼啸——暖风习习
9、写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10、写作特点
(1)、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
(2)、运用了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叫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任务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理念】
????关注文体意识,感知小说的特点,以课本为基础,感受同题同期其他作品的魅力,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心理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小说文体的特点,拓宽课外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
【教学准备】
? ? ?教学PPT(《穷人》小说连环画、同期其他艺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 ?一、回顾梳理
???1.揭题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在熟悉课文《穷人》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小说《穷人》。小说中写到了几个穷人,读过后,你眼前只有这几个穷人吗???????
???2.边梳理主要内容,边揭示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来突出主题——穷人?
(环境、对话、心理、肖像、行为)
小结:这种全方位的刻画人物及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正是为完整而多变的情节做铺叙的。
【设计意图】开启由课本阅读走向小说阅读的意识,知晓作家的多种描写和关注,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
? 二、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品质。??
? (一) 忐忑不安
? ?1.主人公桑娜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9—11自然段,勾划出心理活动的句子。
?? 2.如果给桑娜的心里话排排序,应该是这样,好像更符合常理,可是托尔斯泰为什么不按我们的常理来描述桑娜的心理?
小结:此时的桑娜千头万绪,思绪杂乱,这就是“忐忑不安”。
??? 3.细读9—11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读懂“忐忑不安”的桑娜?
心理慌张不安就是忐忑不安,她甚至坐立不安,还有什么不安?(惴惴不安、心神不安、局促不安、惶惶不安......)
??? 4.品读,文本中除了语言文字之外,还有哪些细节也能看出桑娜的不安呢?
(省略号的用法)
???【设计意图】由“忐忑不安”一词拎起全文,从抓词抓句、标点符号、语序排列等方式层层递进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 (二)由“难”入心,感受人物品质
?? ? 1.“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一家的日子就不困难吗?找出文中的描写(第2段的“沉思”)
??? 小结:然而,她坚决地抱回了两个孩子!......一个“抱”给了两个幼儿生的希望,这是出自一个母亲的本能,这是人性美的化身——母爱、善良)作者就是这样体现人性美,抒发美好情感的。
??? 2.用图画的形式感悟“穷人”——欣赏小说《穷人》改编的连环画。
这部短篇小说创作于19世纪中期,被翻译成很多国家文字在各国流传。一本七十年代的老画报,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原著,用黑白素描的方式记叙了穷人的故事,刻画了穷人的形象......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走进小说,还有什么印在了你的心里。
【设计意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小说内容,正因为其经典。用具象的画面感来加深对主人公的印象和理解,使人物形象深刻和丰满。
三、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体会写作风格。
1.我们对托尔斯泰的作品并不是第一次遇见,回顾《七颗钻石》的主要内容,列夫.托尔斯泰非常关注儿童读物,童话让我们领略的仍然是懂爱,会爱,付出爱——善良。
??? 2.同一时期,(沙皇俄国专制的时期,老百姓极端贫困,民不聊生的时期)这幅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画家用画笔也表现了“穷人”这一题材。(观察油画作品)
??? 3.同一题材,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吴达志教授为这幅画写了解说词——《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沪教版四年级教材《一幅名画的诞生》;人教版五年级同步阅读也有此文)
????默读文章,解说词的描写与小说《穷人》有什么不同?
A《伏》以衣着、外貌、神态展开联想。
B《穷人》是以小说创作了绘画作品;《伏》有绘画作品创作了文本。
???【设计意图】此处意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拓宽阅读视野。不论是画家还是作家,都会选择恰当、适合、准确的笔触来完美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不同的是推动情节的表现手法不同,这也是艺术家们的个性和风格所在。
四、作业
1.把课文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刻画人物的不同表现手法。
2.抄写并背诵描写环境的句子。
3.收集并阅读同期同题文学作品或绘画作品,与同学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在“一课一得”的基础上,考虑小说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如何一步步深远,那就需要引起兴趣,讲求方法,培养习惯。《穷人》主题和体裁的学习只是学生课内外阅读路上的一粒石子。
五、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与《穷人》阅读分享
跟作家更近一点,品课文更深一点,读作品更多一点,让视野更宽一点。
??
【板书设计】
13?穷人
课文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