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培优+提高)练习(3份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培优+提高)练习(3份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25 23:37:06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培优练习
某人用力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AB的B端,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则在抬起过程中(  )
A. F逐渐变大 B. F保持不变 C. F逐渐减小 D.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N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
A. 10N B. 15N C. 30N D. 60
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A在力FA、FB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FA?OA=FB?OB B. FA?OA<FB?OB C. FA?OB=FB?OB D. FA?OA>FB?OB
如图所示,把轻杆的一端固定在O点,可围绕O点自由转动,在杆的中点挂一重物G,在杆的另一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木条,支在中点时刚好平衡.如果把左边木条锯下全长的14,并叠放在左边剩余部分的上面,如图所示.则木条(  )
A. 仍能保持平衡 B. 右端上升 C. 左端上升 D. 情况无法判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如图所示: 若动力总是竖直向上,因为△ACE∽△AFD,所以=为定值,即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为定值,因为阻力(木棒重)不变,根据F×OF=G×OE可得:动力F保持不变. 故选B. 分析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动力臂、阻力臂、阻力的变化情况,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动力的变化. 对于杠杆问题,首先分析支点、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杠杆问题是常用的思路.
2.【答案】D 【解析】
解:由于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的中点为重心,O为支点,如图: 则木板重力G′的力臂为L1=(OA+OB)-OB=(2OB+OB)-OB=OB, 重物G的力臂L2=OB,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L1=G?L2, 所以:G′===60N。 故选:D。 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的中点为重心,O为支点,则分别求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找出重心位置及其重力力臂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找出作用在杠杆上力对应的力臂,然后根据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找出等价关系式,然后根据选项中的关系式和列出的关系式比较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重点是能从图示中找出作用力对应的力臂. 【解答】 过O点作FA作用线的垂线段,即FA的力臂;如图所示: 因为FB的方向与OA垂直,所以FB对应的力臂为OB;显然FA的方向与OA不垂直;从图中可知,FA的力臂为OC,并且OC小于OA,故FA×OC=FB×OB; 因为OA大于OC,因此FA×OA>FB×OB,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解:由于力F始终与直杠杆是垂直的,故动力臂不变; 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阻力为物体的重力,阻力不变,由图知阻力臂逐渐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所以动力F变大,如图所示: ; 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F变小. 所以,整个过程中F先变大后变小. 故选D.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即动力臂不变,然后分析阻力与阻力臂的关系,并得出正确结果. 本题是动态平衡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否正确分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5.【答案】C 【解析】
解:如图,锯下叠放在左边后,F1的大小不变(等于G), 但作用点由A点移至C点,力臂减小变为LOC; F2的大小不变(等于G),力臂不变为LOB. ∵LOC<LOB,F1<=F2, ∴F1LOC<F2LOB, ∴杠杆右端将下沉,左端上升; 故选C. 如果在左端锯下全长的,叠放在左端剩余部分的上面,右边受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左边受力不变但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力和力臂大的那端下沉. 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不相等,杠杆将向力和力臂乘积大的那端倾斜.
《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一些日常工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钓鱼竿 B. 筷子 C. 瓶盖起子 D. 镊子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只能是一根硬棒 B. 杠杆一定是直的 C. 杠杆一定不是直的 D. 杠杆就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在图中,关于力F1的力臂的作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左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 把弹簧测力计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B. 减少三个钩码 C. 把所有钩码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D. 把所有钩码向右移动一个小格
初一科学活动课上,同学们用钢丝钳剪铁丝时,如图所示,把手放在远离轴的地方容易把铁丝剪断,这是因为(  )
A. 增大了动力 B. 减小了阻力 C. 增大了动力臂 D. 增大了阻力臂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 B. 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 C. 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 D. 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一定与杠杆的阻力相反
如图所示,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如图所示,杠杆是平衡的,如在支点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只等重的钩码,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  )
A. 在右侧钩码下再挂1只等重的钩码 B. 将右侧钩码往左移一格 C. 将左侧钩码下再挂2只等重的钩码 D. 将左侧钩码往右移一格
如图所示,图甲是自行车手闸的示意图,图乙中已标出O点,动力F1和阻力F2,则该杠杆在工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O点是该杠杆的支点 B. 该杠杆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 C. 该杠杆是个费力杠杆 D. 该杠杆的动力F1小于阻力F2
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C.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力臂 D. 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之上
二、填空题
当用镊子夹取物体时,镊子就相当于______(选填“杠杆”、“滑轮”或“斜面”),它是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的机械。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点处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OB:AB=2:1.则F=______N,它是______杠杆。
如图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可把______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在力的作用下绕______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处于______或绕______状态,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对于钓鱼竿来说,鱼对竿向下的拉力是阻力,前面持竿的手对竿有一个向上的动力,后面持竿的手作为支点,很显然阻力臂远大于动力臂,故钓鱼竿是费力杠杆. B、对于筷子来说,食物对筷子的力是阻力,指头对筷子的力是动力,由于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故是费力杠杆. C、瓶盖起子是省力杠杆,虽然语言描述较为困难,但不用起子直接用手很难把瓶盖抠开,使用起子就容易多了,故可判断它是省力杠杆. D、镊子与筷子类似,是费力杠杆. 故选C. 判断杠杆的类型,一般是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来判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该题是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工具是哪种杠杆类型,除了利用动力臂与阻力臂之间大小关系来判断之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的省力情况来判断.
2.【答案】D 【解析】
解: A.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而不是一根硬棒,故A错误; B.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并不一定是直的,故B错误; C.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能是直的,故C错误; D.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故D正确. 故选D. 可绕固定点(轴)转动的硬棒是杠杆,杠杆既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弯曲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
解:图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G×3L=3G×2L; 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则: 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1G×3L, 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2G×2L, 由于此时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右端下降。 故选:B。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左右分别判断看是否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要灵活应用,有时根据个数和格数也能判断是否平衡。
4.【答案】C 【解析】
解: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观察各图可知,图C是从支点到力F1的作用线的距离,图ABD都不是从支点到力F1的作用线的距离,故C画法正确,ABD画法错误. 故选C. 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作力臂时要找好支点与力的作用线,力臂应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若使弹黄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力臂不变,钩码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应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可以把钩码重力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把力臂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本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并会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钩码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应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可以采取去掉两个钩码或把钩码向右移动一个小格,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解:根据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可得,阻力一定,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则会越小,所以把手放在远离轴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动力臂增长,动力减小,最省力. 故选C.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7.【答案】C 【解析】
解:A、杠杆的形状不是固定的,例如滑轮、剪刀、筷子等都是杠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支点指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不变的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位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才在杠杆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支点位于一侧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当支点位于中间时,动力和阻力方向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杠杆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曲的;从力的大小来分类,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可以在支点的同侧,也可以在异侧;省力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杠杆一定省距离,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解题时要结合杠杆的五要素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8.【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所以要判断哪个动力最小,就看哪个动力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支点与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动力臂,与这条动力臂垂直的力即为最小动力。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使用杠杆,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找出最长的动力臂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动力F3与OB垂直,则动力F3对应的动力臂就是OB,它是最长的动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则动力越小。因为F3对应的动力臂最长,所以F3最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一格的长度为L,当在支点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只等重的钩码后: A、因为力和力臂的乘积,左边:2G×2L=4GL,右边:3G×L=3GL,不相等,所以杠杆不平衡; B、因为力和力臂的乘积,左边:2G×2L=4GL,右边:2G×0=0,不相等,所以杠杆不平衡; C、因为力和力臂的乘积,左边:4G×2L=8GL,右边:1G×2L=2GL,不相等,所以杠杆不平衡; D、因为力和力臂的乘积,左边:2G×1L=2GL,右边:1G×2L=2GL,相等,所以杠杆平衡。 故选:D。 要使杠杆平衡,就要使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相等,否则杠杆将向力和力臂乘积大的那边倾斜。 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不能只比较力的大小或力臂的大小。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
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可以将杠杆分成三类:省力杠杆、等臂杠杆和费力杠杆。
此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理解动力臂、阻力臂,画出正确的示意图,是解答的基础。
【解答】
由乙图知, A.在动力F1或阻力F2的作用下,手闸将绕着O点转动,所以O点是支点.故A不符合题意; B.C.D.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在上图中,L1是动力臂,L2是阻力臂,比较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解: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不是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之间的距离,故该选项错误; B、阻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故该选项错误; C、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该选项正确; D、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零。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注意虽然力的作用点相同,但力的方向不同,画出的力臂也不同。
12.【答案】杠杆;费力 【解析】
解:如图,在使用镊子时,在动力的作用下AC绕A点转动,镊子就相当于杠杆; A点是支点,AC的长度为阻力臂,AB的长度为动力臂,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镊子是一个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杠杆;费力。 结合生活经验,首先判断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围绕转动的支点,根据支点的位置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本题考查杠杆支点的判断和分类,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支点和力臂的判断,另外,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解答。
13.【答案】30;费力 【解析】
解:因为OB:AB=2:1, 所以OB:OA=OB:(OB+AB)=2:(2+1)=2:3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得:F?OB=G?OA可得: 即:F===30N; 因为F>G, 所以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30;费力。 已知物体G的重力,再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OB=G?OA可直接求F的大小,根据拉力F和G的大小判断杠杆的种类。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即可正确解题。
14.【答案】B;等臂 【解析】
解: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AC是围绕B点转动的,故B为支点;由于AB=BC,故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故答案为:B;等臂。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可以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是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结合图中的结构,可确定杠杆及其类型。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能结合架子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杠杆及其要素是解答的关键。
15.【答案】固定点;静止;支点匀速转动 【解析】
解:能够绕着某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当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称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固定点;静止;支点匀速转动。 根据杠杆的定义、杠杆平衡的概念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概念、杠杆平衡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高练习
1.如图所示,一轻质硬棒在F1、F2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则硬棒的支点可能在杠杆上(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是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   N。
3.如图是一种抽水马桶的水箱自动上水装置示意图。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浮标带动杠杆压住入水口,停止上水。请在图中作出F1、F2的力臂L1、L2,O为支点。
4.某组同学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时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经过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分析所得数据,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①   ②   (回答两点)
5.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一端支起后,另一端通过细线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不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杠杆的支点是   点,如果把细线对铁棒的拉力视作动力,则阻力是铁棒的   。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动力臂为   米,阻力臂为   米,动力为   牛,阻力为   牛。
6.一根水平放置、粗细均匀的木材长0.8m,质量为1.2kg:若将它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所示),至少需要   N的力,需要做的功为   J.(g=10N/kg)
7.如图是建筑工地搬运泥土的独轮车,车身和泥土的总重力G=1200牛。要在A点用最小的力抬起独轮车,此力的方向应是   、大小为   牛。
8.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利用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   杠杆;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若救援队员要用最小的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
9.如图,由不同合金制成的黑、白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黑、白两球的密度之比为3:5,此时杠杆水平平衡(不计杠杆、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则m黑:m白=   ,AO:OB=   ;若在左边增加1个白球的同时,再在右边增加1个黑球,则杠杆   端下降(选填“左”或“右”)。
10.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直到杠杆在   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   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   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   (能/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   (等于/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答案和解析
1.【解答】解:动力与阻力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一个顺时针则另一个为逆时针。故当A为支点时,F1F2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故A正确;BD不能为支点,无动力臂或阻力臂,故BD错误;C为支点时,F1F2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同,故C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当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L1=3L2,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竖直向上的拉力:
F==G=×210N=70N。
故答案为:70。
3.【解答】解:
过支点O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如图所示:

4.【解答】解:存在的问题有:实验次数太少;实验数据取值太特殊。
故答案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数据取值太特殊。
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铁棒能绕M点转动,则M点是支点;对铁棒来说,铁棒的重力是阻力,因为铁棒均匀,铁棒的重心在铁棒的中心;
由图可知,拉力的力臂即动力臂为0.5m;
因此阻力臂L阻===0.25m;
铁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臂L动=L铁棒=0.5m,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L动=GL阻,
细线的拉力G==6N×2=12N;
故答案为:M;重力;0.5;0.25;6;12。
6.【解答】解:
(1)已知木材质量为1.2kg,则其重力G=mg=1.2kg×10N/kg=12N,
设其长度为L;抬起一端时,以另一端为支点,其重心到支点的距离为L,动力臂为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F×L=G×L;
解得F=G=×12N=6N,即至少要用6N的力;
(2)将它竖直起来时,木材的重心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0.4m,
则至少需要做的功:W=Gh=12N×0.4m=4.8J。
故答案为:6;4.8。
7.【解答】解:由题意知,阻力的方向向下,抬起独轮车用最小的力,就应该是动力臂最长,动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为竖直向上;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L1=G×L2
∴F===300N
故答案为:竖直向上;300。
8.【解答】解:(1)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由图示可知,当支点为A时,AD是动力臂、AB是阻力臂,此时动力臂最大,阻力臂最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撬起石块1所用的动力最小。
故答案为:省力;A。
9.【解答】解:
(1)根据m=ρV可知,在体积相等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黑、白两种球的密度之比为ρ黑:ρ白=3:5,则黑、白两球的质量之比为3:5;
(2)因黑、白两球的质量之比为3:5,则可设黑球的质量为3m,白球的质量为5m,
设杠杆左边的力臂为L1,右边的力臂为L2,
根据图示和杠杆平衡条件可得:(3m×2+5m)g×L1=(3m+5m×2)g×L2,
化简可得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L1:L2=13:11;
则:
AO:OB=L1:L2=13:11;
(3)若在左边增加1个白球的同时,再在右边增加1个黑球,则两边力与力臂之积分别为:
左边:(3m×2+5m×2)g×L1=16mgL1,
右边:(3m×2+5m×2)g×L2=16mgL2,
因L1:L2=13:11;
所以,比较可知,左边力与力臂之积大于右边力与力臂之积,
故杠杆左端将下沉。
故答案为:3:5; 13:11;左。
10.【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左端下沉,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1.5N×0.1m=1N×L2,
得:L2=0.15m;
(3)只有一次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种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不合理;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能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所以利用图C进行验证;
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4×0.5N×3×5cm=3N××4×5cm,左右相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为:(1)右;水平;自重;(2)0.15;(3)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4)能;等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