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若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铁球
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C.?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D.?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3.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4.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l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从O℃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B.?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C.?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
5.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
A.?质量?????????????????????????????????????B.?体积?????????????????????????????????????C.?长度?????????????????????????????????????D.?密度
6.电影中常有房间倒塌将演员压在房下的特技镜头,这些道具是用(????)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制成????????????????????????????????????B.?道具做的比实物小些C.?密度与实物相似的材料制成????????????????????????????????D.?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制成
7.装满水的玻璃瓶,加盖密闭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待水结冰后玻璃瓶就裂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裂开后质量变小???????????????????????????????????????????B.?玻璃裂开后密度增大C.?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D.?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
8.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1:3,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
A.?1:1????????????????????????????????????B.?1:3????????????????????????????????????C.?9:1????????????????????????????????????D.?1:9
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较大
10.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A.?20g,0.8×103kg/m3????????????????????????????????????????B.?60g,0.8×103kg/m3C.?60g,1.0×103kg/m3????????????????????????????????????????D.?20g,1.0×103kg/m3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________? g/cm3 .
12.泉阳泉矿泉水瓶上标有“600ml”的字样,则水的质量是 ?________g 。(ρ矿泉水=1.0×103kg/m3)
13.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________?g,空瓶容积为30cm3 , 酱油密度为________?g/m3 .
1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水
1
10
10
酒精
1
10
8
2
20
20
2
20
16
3
30
30
3
30
24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________(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________.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 ? ?________,
15.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 90kg的水全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为________?m3 .
三、解答题
16.“十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征征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3)若将此茶壶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659g,则该茶壶的容积为多大?
四、实验探究题
17.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3或4与5、6的体积及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 ________?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他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________?
18.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天平平衡后,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________;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质量是________?g.
(3)将矿石放入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
(4)小红用托盘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丁所示,指出她操作中的一个错误:________.
(5)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以下问题: (A)小方的方案: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 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 . 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________.(B)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 , 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 ,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 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________.(C)按________(选填“小方”或“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综合题
19.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温度的影响吗???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回答: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________、密度________的路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________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3)赤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__拐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铁球体积V铁=, 铜球体积V铜=, 铅球体积V铅=, ∵ρ铁<ρ铜<ρ铅 , ∴V铁>V铜>V铅 , 又因为题目告诉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选A.【分析】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答】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可防止触电事故,选项A不合题意;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防止灯丝由于发热而烧断,选项B不合题意;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选项C不合题意;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为了防止将人砸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在表演的场景中,倒塌的房屋、滚落的石头都是用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制成的,目的是防止将人砸伤。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对同种物质,公式ρ=只是用于计算密度,但密度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都无关;质量体积的比值是确定的,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利用ρ= 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利用ρ= 可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不正确;C、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所以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故D不正确.故选A.【分析】由图可得从﹣4℃上升到0℃的过程中,冰的体积变化情况;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情况;而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变化情况,进一步得出答案.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铅笔芯用去一半后,质量会减小一半;故A错误;B、体积表示物体所占据的空间,铅笔芯用去一半后,体积会减小一半;故B错误;C、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其长度也减小一半;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质量无关;铅笔芯用去一半后,密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质量、体积的变化无关.
6.【答案】D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密度一般不相同.由公式,可知,体积相同,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所以,为了演员的安全,应选择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故选D【点评】演电影的道具都是假的,大部分是泡沫制成的.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玻璃裂开后质量与密度均不变,故AB错误;C、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状态改变、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ρ=可知,其密度变小,故D正确.故选D.【分析】①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个物体位置、状态的改变不会使质量发生变化.②一定质量的水结冰,状态改变、体积改变,密度的变化用公式ρ=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 ? = × = .故选C.【分析】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利用公式ρ= 得到密度之比.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由图可知,乙物质的密度ρ乙= = =0.8g/cm3<ρ水 , 故A错误;B、由图可知,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0g,故B错误;C、由图可知,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 , 故C正确;D、由图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答】(1)读图及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m=20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m杯=20g;(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质量m=80g﹣20g=60g,则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 . 故选D.【分析】(1)读图象可知,量杯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2)用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再利用公式ρ=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二、填空题
11.【答案】甲;1.5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知,在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都取V=2cm3),甲的质量较大,由公式ρ=可以得到:甲物质密度较大.甲物质的密度为ρ甲===1.5g/cm3故答案为:甲;1.5.【分析】图象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当体积V=2cm3时甲的质量是3g;乙的质量约1.2g.所以得到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同时计算出甲的密度.
12.【答案】600
【解析】【解答】解:矿泉水的体积:V=600ml=600cm3 , 由ρ=?可得,水的质量:m=ρV=1.0g/cm3×600cm3=600g 。故答案为:600 。【分析】知道矿泉水的体积和密度,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 。
13.【答案】47;1.1
【解析】【解答】解:(1)酱油和瓶子的总质量为m2=20g+20g+5g+2g=47g,(2)酱油的质量为m=m2﹣m1=47g﹣14g=33g, 酱油的密度ρ酱油= = =1.1g/cm3 . 故答案为:47;1.1.【分析】(1)利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2)瓶子的质量已知,由酱油和瓶子的总质量可以得到酱油的质量,瓶子的容积就是酱油的体积,酱油密度可求得.
14.【答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析】【解答】(1)根据表中水的三组数据,在图象上把对应的三个点找出来,然后把三个点连起来.如图所示:?(2)分析表中水和酒精的数据,可以发现: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分析表中的数据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可以发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故答案为:(2)①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②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分析】(1)根据实验表格水的三组数据,在图象上把这三个坐标点做出来,然后将这三个点连起来,即得到水的质量﹣体积图象.(2)同种物质,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这说明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15.【答案】1×103;0.1
【解析】【解答】解:水的密度为1×103kg/m3 , ∵水结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m冰=m水=90kg,由ρ=得:V冰==0.1m3 . 故答案为:1×103;0.1.【分析】水的密度为1×103kg/m3 , 知道水的质量,水结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再利用V=求冰的体积.
三、解答题
16.【答案】解:(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V盖=V水===14.8cm3 , 这种材料的密度:ρ===3.0g/cm3;(2)∵ρ=,∴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V壶===53cm3;(3)壶内所装水的质量:m=659g﹣159g=500g,壶的容积:V=V水′===500cm3 . 答:(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0g/cm3;(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cm3;(3)该茶壶的容积为500cm3 .
【解析】【分析】(1)已知溢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材料的密度;(2)已知质量与密度,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制作茶壶材料的体积;(3)求出水的质量,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茶壶的容积.
四、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3)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
【解析】【解答】解:(1)在实验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甲液体来说,还是对于乙液体来说,其体积都随质量增加相同倍数,所以说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与4、2与5、3与6;(3)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故答案为:(1)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3)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分析】该实验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该特性就是液体的密度,研究问题时需要控制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种类;(1)在实验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中,我们可以发现,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中的液体体积都相同,但质量不同;(3)比较实验1、2、3和4、5、6,分析液体的种类和质量、体积的比值的关系.
18.【答案】(1)右(2)增加砝码;71.4(3)3.57(4)用手直接拿砝码(5);;小王;偏大
【解析】【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图甲中所示指针位置偏左,此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右盘中砝码较小,则应该增加砝码;矿石的质量m=50g+20g+1.4g=71.4g.(3)矿石标本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 矿石的密度:ρ= = =3.57g/cm3=3.57×103kg/m3 . (4)图丁所示操作中的一个错误是用手直接拿砝码;(5)A、因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 空烧杯的质量m1 , 所以量筒内油的质量为:m2﹣m1 . 又因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 , 所以根据密度公式ρ= 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B、因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 , 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4 , 所以量筒内油的质量为:m3﹣m4 . 又因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2 , 所以根据密度公式ρ= 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C小方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而小王先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避免了容器壁粘液体带来的实验误差,能使实验误差减小.故答案为:(1)右;(2)增加砝码;71.4;(3)3.57;(4)用手直接拿砝码;(5)A、 ;B、 ;C、小王,偏大【分析】(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调节过程中,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边调节;(2)天平平衡后,测物体质量时,指针偏转这时应该移动游码;矿石标本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3)矿石体积等于量筒内两次体积之差,用ρ= 算出矿石的密度;(4)在测量过程中,左盘放待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夹取砝码要用镊子;(5)A、把烧杯内的油全部倒入量筒内,量筒内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B、把烧杯内的油适量倒入量筒内,量筒内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C、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向外倒的过程中,容器壁一定要粘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出,将会带来实验误差,在做实验时,必须考虑容器壁粘液体的问题.
五、综合题
19.【答案】(1)低;大(2)比较冷的水边(3)上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不是完全沿直线传播,而是爱走温度低、密度大的路径;(2)诗句中的意思是声音传到了客船上,这是因为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比较冷的水边即向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的客船上.(3)沙漠或戈壁滩上,距离地表近的位置温度高,而声音受走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是因为声音在传播时向上拐弯了.故答案为:? (1). 低??? (2). 大??? (3). 比较冷的水边?????? (4). 上【分析】从阅读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知道声音传播时空气温度和密度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