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如何学习化学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B.?实验?????????????????????????????????????C.?假设?????????????????????????????????????D.?结论
2.现有仪器: 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 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
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B.?制取氧气??????C.?证明氨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浑浊的水过滤
3.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4.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装入粉末状固体??????D.?装入块状固体
5.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D
类推法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A.?A???????????????????????????????????????????B.?B???????????????????????????????????????????C.?C???????????????????????????????????????????D.?D
6.下列用量错误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D.?洗涤试管时,注入半试管水
7.组装一套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是(?? )
A.?自上而下? 从右到左??????B.?自上而下? 从左到右??????C.?自下而上? 从右到左??????D.?自下而上? 从左到右
8.小涛在一次称量烧杯的实验操作中把烧杯放在了右盘,然后在左盘中加入了两个20g砝码,再将游码动到标尺的1.3g处,天平达到了平衡.下列关于小涛所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错误,无法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多少????????B.?操作正确,可以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41.3gC.?操作错误,但可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39.7g??????D.?操作错误,但可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38.7g
9.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氯化钠 ????????????D.?给固体加热
1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5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6.9mL???????????????????????????B.?大于6.9mL???????????????????????????C.?小于6.9mL???????????????????????????D.?无法判断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引燃酒精灯????????????????????????????????????????B.?滴加试剂C.?倾倒液体????????????????????????????????????????D.?铁钉放入试管
12.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7.5mL水?????????????????????????????????B.?用10mL量筒量取8.5mL水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56g???????D.?用烧杯量取200.0mL的盐酸
13.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mL????????????B.?肯定小于6mL????????????C.?肯定等于6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mL
二、填空题
14.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5.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 ________?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 ________? )A.手抓 B.药匙 C.镊子 D.纸槽
16.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__?夹取.(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扑盖.(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
17.为验证铁矿石冶炼成铁属于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块铁矿石和铁块,记录并进行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整理如下:(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则不能;(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__?.
18.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 ) A.手抓?? B.药匙?? C.镊子?? D.纸槽
19.做某些化学实验时,要严格的按照实验顺序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发生危险.请你用“先”和“后”填空:(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________?集中加热,________?均匀受热.(2)向托盘天平上添加砝码时,________?加入大砝码,________?加入小砝码.(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选用了排水取气法.收集满气体后,________?把导管移出水面,________?熄灭酒精灯.(4)做CO还原CuO的实验开始时,________?给CuO加热;________?向硬质玻璃管中通CO.
三、解答题
20.倒完液体时,为什么立即盖紧瓶塞?
四、综合题
21.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
(3)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_______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
(5)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
22.甲同学量取了一定量的水(如图Ⅰ),倒出一部分水后如图Ⅱ.已知A=10,B=9,D=6.
(1)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mL;
(2)图Ⅰ中的液体体积为________mL;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保持水平.
(3)倒出液体后如图Ⅱ,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4)甲同学量取水的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在观察、实验、假设、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A、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B、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C、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D、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D
【解析】【分析】了解各个实验所用的仪器,根据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进行分析回答,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时需要广口瓶、止水夹、燃烧匙、带导管的橡皮塞;制取氧气需要试管、铁架台、集气瓶、酒精灯、玻璃片带导管的橡皮塞等;证明氨气分子在不停运动需要烧杯;浑浊的水过滤需要的主要仪器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实验所用仪器,这就要同学们熟悉常见实验及其所用仪器和各种仪器的作用。
3.【答案】A
【解析】【解答】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30mL,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小于2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10mL.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误差,量取的数值不准确,要根据具体做法去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数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足量的磷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B.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C.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故C正确;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D错误.故选D.【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纯净物的分类来分析;C.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答;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A、做实验时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1mL-2mL;A符合题意;B、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B不符合题意;C、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C不符合题意;D、洗涤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做实验时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1mL-2mL;B、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C、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D、洗涤试管时,每次注入的水的量是试管的一半.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进行装置组装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实验完毕撤装置时正好相反,应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故选:D.【分析】根据装置的组装顺序解答,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但是,烧杯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40g﹣1.3g=38.7g;故A错误. B、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故B错误.C、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故错误.D、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烧杯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40g﹣1.3g=38.7g;故正确.故选D.【分析】天平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要“左物右码”,当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往右盘中加砝码;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答案】C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B、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不符合题意;C、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符合题意;D、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液体和固体药品取用方法分析;根据托盘天平要符合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5ml实际比8.5ml大,假设为9mL,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6ml,实际小于1.6ml,假设为1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9mL﹣1mL=8mL,大于6.9mL.故选B.【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 B、胶头滴管必须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正确;C、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故C错;D、向试管内放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铁钉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D错.故选B.【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B、胶头滴管必须垂悬在试管上方;C、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D、向试管内放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再放药品.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用100mL量筒量取7.5mL水,误差太大,应用10mL的量筒量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应用10mL量筒量取8.5mL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56g,故选项说法错误.D、量取200.0mL的盐酸,应使用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分析】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使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A
【解析】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使视线同溶液凹液 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即开始液体的准确体积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实际体积小于12毫升, 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8毫升-12毫升(6毫升).故选A.
二、填空题
14.【答案】实验
【解析】【解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答案为:实验.【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5.【答案】C;B或D
【解析】【解答】解:实验中的药品一般有毒性或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所以前一空选C,后一空选B或D.故选C;B或D.【分析】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16.【答案】药匙;镊子;湿抹布;外
【解析】【解答】(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故答案为:(1)药匙;镊子;(2)湿抹布;(3)外.【分析】(1)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考虑;(2)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3)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考虑.
17.【答案】(1);(2)(4);(3);(5)
【解析】【解答】解:(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属于提出问题;(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和(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则不能;属于收集证据;(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属于获得结论;(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属于反思评价.故答案为:(1);(2)(4);(3);(5).【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8.【答案】C| B或D
【解析】【解答】解:实验中的药品一般有毒性或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所以前一空选C,后一空选B或D. 故选C;B或D.【分析】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19.【答案】后;先;先;后;先;后;后;先
【解析】【解答】解:(1)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2)添加砝码时,一般是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3)先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试管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倒吸炸裂试管,所以要先移出导管在熄灭酒精灯;(4)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或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引起爆炸,故加热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除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后、先;(2)先、后;(3)先、后;(4)后、先.【分析】(1)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2)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3)运用先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试管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倒吸炸裂试管解答;(4)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三、解答题
20.【答案】防止吸水、挥发或与空气里的成分反应
【解析】【解答】解: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目的是防止药品挥发,防止吸水、挥发或与空气里的成分反应,故答案为:防止吸水、挥发或与空气里的成分反应.【分析】从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目的是防止药品挥发去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21.【答案】(1)腐蚀橡胶头(2)药品腐蚀标签(3)将试管砸破(4)污染原瓶药品(5)引起火灾
【解析】【解答】解:(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3)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如果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会将试管砸破;(4)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瓶内药品;(5)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 故答为:(1)腐蚀橡胶头;(2)药品腐蚀标签;(3)将试管砸破;(4)污染原瓶药品;(5)引起火灾.【分析】(1)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禁止平放或倒置;(2)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3)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考虑;(4)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5)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22.【答案】(1)0.2(2)9.2;凹液面最低处(3)4.4(4)胶头滴管
【解析】【解答】解:(1)已知A=10,B=9,因此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0.2mL;(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Ⅰ中的液体体积为9.2mL.(3)D=6,倒出液体后如图Ⅱ,则倒出液体后液体的体积为4.8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9.2mL﹣4.8mL=4.4mL.(4)甲同学量取水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 故填:(1)0.2;(2)9.2;凹液面最低处;(3)4.4;(4)胶头滴管.【分析】根据量筒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