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课时 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章 天气与气候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68D降低;6 ℃;高10(1)16;-28;44 (2)东西;纬度位置
(3)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92C3A4A5AB7C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11417D(1)2 000米;A (2)B;迎风坡;背风坡C18D12C13C15B16C19水温;水的比热容大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 ②风和日丽 ③冬冷夏热 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2.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 D.人类活动C3.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其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大
B.海水的比热小
C.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D.海水的蒸发量大A4.影响如图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运动 D.人类活动A5.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受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影响的是( )
A.吐鲁番的气温日较差较大
B.台湾岛的西侧降水少于东侧
C.海南岛属热带,而漠河却夏短冬长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A6.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攀登湖南壶瓶山(海拔2 099 m)的过程中,测得海拔1 599 m处的气温数值是19.6 ℃,试推算他们登上山顶时的气温是( )
A.14 ℃ B.16.6 ℃
C.18 ℃ D.18.6 ℃【点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根据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可知登到山顶(2 099 m)处,气温大约要下降3 ℃。B7.2022年冬奥会相约北京和张家口,北京为什么必须联手张家口?因为北京大部分在平原,地形平坦,有“冰天”但缺“雪地”。而张家口深入山区……分析这是什么因素起作用(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交通因素C8.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________。在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________。向阳坡比背阴坡气温________。降低6 ℃高9.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省温暖如春,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尔滨纬度高,海南省纬度低浙江省靠近东南沿海,水汽充足,空气湿润(3)向阳坡比背阴坡气温高,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阳坡光照强,所以向阳坡气温高;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很少10.1月代表我国冬季。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海口市1月均温约为________℃;
图中甲地1月均温为________℃;
两地1月均温相差约________℃。
(2)我国东部地区,1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________方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3)简述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844东西纬度位置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11.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反映的大气状况是( )
A.短期而多变 B.短期而稳定
C.长期而多变 D.长期而稳定D12.读图,说出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点拨】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白雪皑皑,这说明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故选C。13.2017年3月中旬,我国南北天气“冰火两重天”,南方入夏东北降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土壤C14.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C15.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
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点拨】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读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山的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北坡降水少,是背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答案】B16.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风向昼夜交替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点拨】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空形成高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而陆风为夜晚时分,陆地冷却比海洋要快,气温比海水要低,所以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上空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甲图近地面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下沉气流,说明甲图为夜晚形成的陆风;乙图近地面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图为白天形成的海风。【答案】C17.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地常年吹东风,则:
(1)B和A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
A和B相比,气温较高的
是________地。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2 000米AB迎风坡背风坡18.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按纬度分布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 )【点拨】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如图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答案】D19.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________(填“气温”或“水温”)的图像,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大水温课件29张PPT。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季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2章 天气与气候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67B高;低压;低;高压;太平洋;欧亚大陆9(1)西北 (2)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A8小气候;湿度;降水量;气候恶化2C3D4D5(1)C (2)C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01114波动上升;升高(1)①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②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③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④低碳生活理念,似乎不那么重要与迫切;⑤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 (2)①④B12C13C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5(1)农村;植被丰富,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吸热不易升温 (2)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小气候
(3)季风区 (4)热岛;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合理即可)1 .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影响 B.海陆比热差异
C.气压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B2.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温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C3.近年来,许多欧美的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光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观,游客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过度垦荒,将导致山体滑坡
B.气候异常,冰雪融水淹没乞力马扎罗山
C.海陆变迁,山峰将变成平地
D.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赤道雪峰景观消失【点拨】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山顶有永久积雪冰川,而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因此D正确。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D5.“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1)图乙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点拨】读材料分析,“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气候寒冷时,气温低,陆地冰川面积大,海平面较低,所以“新仙女木”事件至今,海平面处于平缓上升状态,图乙中的③对应最后一次寒冷事件。【答案】C(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点拨】近2万年来,图甲中气温是上升趋势,图乙中显示近2万年来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一致,A正确。从图乙看,近7000年来海平面微有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说明气温相对保持平稳,B正确。由图甲可以看出,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D正确。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是上升趋势,但是期间也有一定的波动,C错误。【答案】C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趋于缓和
B.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流畅通,从而增加湿度
C.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风速比较大
D.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了高空的臭氧层A7.我国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欧亚大陆气温________,形成________区,太平洋气温________,形成________区,夏季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_,即盛行东南风。冬季则相反,盛行西北风。高低压低高压太平洋欧亚大陆8.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改良局部地区________,增加________和________,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导致__________。小气候湿度降水量气候恶化9.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问题。
(1)图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风。
(2)据图分析,东南季风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10.如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根据此图可知:
近现代全球气温变化呈__________趋势。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________的过程中。波动上升升高11.下列关于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转移而显著变化
D.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B12.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工业密集,气温明显较周边的郊区要高,称其为“热岛”效应,因此郊区近地面就会有风吹向城市,你认为形成这种风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近地面气压较高
B.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C.郊区的近地面气压较高
D.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高C13.小宁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这个现象说明了( )
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
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
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C14.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图得出你的观点。①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期;②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③二氧化碳不一定是造成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④低碳生活理念,似乎不那么重要与迫切;⑤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未必造成灾难性后果。(2)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下列做法: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③夏天,空调最低温度不低于26 ℃;④鼓励乘坐私家车出行,其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④15.小宇家住在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________;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植被丰富,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吸热不易升温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小气候(3)如果图中所示为杭州夏季某日的气温,而在浙江东南部沿海此时正遭受台风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浙江省处在__________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图中各处气温变化是当地变化的标志。季风区(4)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2016年杭州依旧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________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合理即可)热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