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步练习(4份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步练习(4份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26 15:06:47

内容文字预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同步练习
1.中国国民党某次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
A.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2.“这种主义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评价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改良主义 D.民生主义
3.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描绘出一个共和国的前景,突出从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等各个角度阐述和鼓吹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实质是他的(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4.《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 )
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
5.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利用会党、联合地方实力派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进行社会主义运动
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能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7.革命党人朱执信说:“‘社会主义”这个词是日本翻译的,若按中国的说法,‘社会主义’本译民生主义”。1907年,孙中山在接受法国《时代》杂志记者访谈时明确说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和欧洲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B.革命内部发生分歧
C.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D.革命核心仍是民权
8.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以下观点中最能体现孙中山“均富”理念的是( )
A.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10.“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解决民族危机的新方案
11.民国时期,山西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实施“村政”改革,内容包括发展水利、禁烟养蚕、种棉畜牧、剪辫放足、发展教育、兴办农村合作社等。这一改革运动表明( )
A.民国山西当局试图实现民生主义?? B.苏联社会主义在山西省影响巨大 C.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山西建设?? D.山西中共领导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12.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观 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文《国父全书?民权主义》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主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D 3.D 4.B 5.C 6.A 7.D 8.A 9.C 10.D 11.A
12.
(1)主张: 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②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13.
(1)相同:吸取国外法治成果,制定宪法实行宪政。不同:梁启超提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孙中山侧重建立国家吸取国外法治成果,制定宪法实行宪政。
(2)评述:孙中山提出了国家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融合了中西方政治思想精华;对于防止独裁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保障民权有着积极意义;但在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换句话说从政治价值取向分析,梁启超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君主立宪,孙中山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民主共和。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解释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涵,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诸多共同之处,这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D正确;A项是国共合作的直接结果,排除;BC两项是在孙中山旧三民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革命成果,排除。故选D。
2. 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分析、认知,可以看出这个主义是关注劳动群众的生活的,民生主义即属于关注劳动群众的生活的,D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关注劳动群众的生活”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涉及到关系百姓生计的方方面面,属于民生思想的内容,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C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与孙中山的思想不符。故选D。
4. 略。
5.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早在1905年的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即已提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主张,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4年”,排除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先后联合各地方实力派开展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等,均以失败而告终。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4年”,B项错误,排除;题目中的“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表述错误,排除;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6.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三民主义史实判断选项:“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属于民族主义,排除B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属于民生主义,排除C;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体现的正是要推翻君主制政体,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
7.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和欧洲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符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故D正确;ABC不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
8. 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均富之理念”,材料主旨体现出“均贫富”的理念。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主张,最能够体现“均富”理念,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属于民族主义范畴,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提及的是法治,明显属于无关项, 排除;D项提及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A。
9. 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知,孙中山强调了民生主义对民族独立的重要性项,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比较,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成立。故选C。
10.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是解决民族危机的新方案,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需要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等知识。
11.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材料所述民国时期“村政”改革的内容可知,“村政”改革主要涉及民生建设。A正确;B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12.
(1)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族主义从材料一中“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的信息来填写;民权主义从材料二中“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采直接民权之制”并结合所学进行填写。
(2)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中“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并结合所学,从接受传统教育的途径以及后来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
13.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材料中包含的法治理念。“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概括材料可知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思想的相同点是,吸取国外法治成果,制定宪法实行宪政。不同点,梁启超主张“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更重视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材料说明孙中山更重视吸取国外法治成果,制定宪法实行宪政。换句话说从政治价值取向分析,梁启超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君主立宪,孙中山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民主共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积极作用还是非常多的,例如, 对于防止独裁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保障民权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并未能贯彻实施。一是从制度设计分析,孙中山过分重视五权之间的协调配合,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制约,且把五权归于总统的领导之下;二是从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条件分析,不具备实施分权制衡的条件,即但在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主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评述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1896年译成的《天演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20年孙中山则说,人类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
A.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B.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C.仍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 ?????D.已经关注到进化论的弊端
2.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这表明孙中山(  )
A.奋斗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B.与中共在民生问题上认识完全一致
C.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把民生问题作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3.孙中山在1905年要求第二国际执行局接纳其党时强调:“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由此可见,他(  )
A.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
B.试图努力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
C.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必先废除资产阶级剥削
D.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比民族民主革命更重要
4.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民族、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张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维护土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二、材料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表3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表3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
“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孙中山
“五族共和”
毛泽东
“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的内容是孙中山注意到进化论的弊端,没有说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孙中山注意到进化论的弊端,没有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孙中山认识到进化论的弊端,没有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故C项错误;“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表明孙中山认识到进化论的弊端,故D项正确。
【答案】C
【解析】孙中山奋斗目标是实现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个好朋友”,即它们存在相同点,但不是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中共的社会主义存在差异,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故C项正确;民权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得出孙中山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故A项正确;同盟会是资产阶级政党,故B项错误;孙中山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但材料中无法体现孙中山要废除资产阶级剥削,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到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因此无法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被剥削地位,也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故A项正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地主阶级,故B项错误;民生的“空想”色彩,不是孙中山不重视民生,而是民生主义本身具有局限性,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也有具体的措施,即平均地权,但它并没有真正满足农民要求,所以得不到农民响应,故D项错误。
5.【答案】示例
“大一统”思想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
西周时期,各民族繁衍生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但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分裂动乱,诸子百家不仅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加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问题。
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初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系统发挥了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清政府力主华夷同源,无内外、中外之分,确立了清代“天下一家”“中外一体”的“大一统”观念。以此为指导,在边疆地区设置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建立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总之, “大一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其内容的发展与丰富,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和文化进步。
【解析】首先明确观点,根据表格进行概括,“大一统”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汉、明清时期进行论证。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3.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 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 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③都正确 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6.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 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8.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9.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 )??? A.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 10.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 D.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权 1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成果是( ) 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12.下列对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B.各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 13.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14.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5.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 ①武昌起义成功?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试观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这十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们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的改组》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之半殖民地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至苏联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孙中山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5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B
4. 【答案】D
5. 【答案】B??????
6. 【答案】A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A
10. 【答案】A??????
11. 【答案】C
12. 【答案】B
13. 【答案】D
14. 【答案】C
16.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从改良维新转向暴力革命;(2分) (2)理论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推动了三民主义的进一步传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5分) (3)最伟大的转变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阐发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分) 重大影响: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2分)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下列口号或学习内容按阶段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师夷长技? ?②维新变法? ?③文学革命? ?④创立民国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
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②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④①
3.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
4.上海城区的土地与农场的土地价格相差悬殊,但却纳同样的税,对此孙中山认为国家征税要做到“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据此可知,孙中山(  )
①提倡“照价纳税” ? ②推崇土地国有 ? ③主张“耕者有其田” ? ④追求社会公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草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思想(  )
A.都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践
C.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都指导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6.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B.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7.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的提出,使带有盲目性、局限性的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  )
A.起了思想指导作用????????????????????????????????B.具有明显的弊端性
C.以争取共和为核心????????????????????????????????D.不断得以丰富完善
8.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  )
A.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B.实行核定地价政策
C.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D.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9.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
A.改变了阶级立场????????????????????????????????????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C.发展了革命思想????????????????????????????????????D.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
二、材料题
10.新时期的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什么是民生主义呢?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民生主义,就是要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谋生活……然后中国四万万人才可以享幸福。因此,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土地问题能够解决,民生问题便可以解决一半了……实业根本既定,民生实事方能发生,利国富民无逾于此。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思想来源。(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①出现在鸦片战争中;②出现在19世纪末;③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④是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按阶段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②1988年,海南省经济特区成立;③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平稳过渡、顺利回归,发挥了重要作用;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知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A项只反映出谋求经济的平等,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故B项错误;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阶级冲突,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材料“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提倡“照价纳税”,故①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土地税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故②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土地税收,没有涉及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故③错误;孙中山提倡“照价纳税”,体现出追求社会公平,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中“其民实困”不等于主张贫富均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是要借鉴其弊端,而非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中“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表明社会革命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相符,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不相符,题意强调的是民主纲领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题目中“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并未体现孙中山民主政纲的核心内容,故C项错误;题目中体现的是从弊端到进步,并未体现丰富和完善,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反对“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并不是主张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故A项错误;孙中山反对马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与核定地价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孙中山反对马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要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主张是为了避免“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并非维护封建地主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但不是接受,故B项错误;结合1924年国共合作,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故 C项正确;不能说是放弃了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10.【答案】思想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贫富平等。思想来源: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欧美社会思潮、尤其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创新。
【解析】第一小问思想主张,由材料“要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谋生活”得出平均地权;由材料“中国四万万人才可以享幸福”得出贫富平等;由材料“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得出节制资本;由材料“实业根本既定,民生实事方能发生,利国富民无逾于此”得出发展实业。第二小问思想来源,由材料“即是大同主义”得出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由材料“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得出欧美社会思潮;由材料“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由材料“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得出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