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翁亭记》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11《醉翁亭记》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6 10: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2.文章中心概括
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结构严谨,条理清楚。(3)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古今异义
①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开花,这里指滋长 今义:秀气、好看

②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开放 今义:出发
(2)一词多义
①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以……
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②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
③谓:太守自谓也 (命名)
太守谓谁:是,通“为”
④也: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山行六七里 山:在山上,沿着山路。
杂然前陈者者 前:在前面。
②名词作动词
名之者谁 原意为名号,文中指命名。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原意为歌曲,文中指歌唱。
(4)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⑧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6)问题探究
①“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②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③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答: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
④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答: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典型题精选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题。
【甲】(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①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者            
(2)宴酣之乐      
(3)有风飒然而至者            
(4)庶人安得共之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玉之言,盖有讽焉。

3.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5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用“\”为文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行者休于树      
(4)觥筹交错      
3.翻译下面句子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叙述“醉翁”雅号由的句子是

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5.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 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之景不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树 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 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 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参考答案



典型题精选
一、1(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 (来 (4)怎么
2.(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其,他们。“……者,……也”,判断句式。(2)言,古今异义,说的话。盖,大概。
3.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表现的是与民同乐,是实实在在的与民同乐。乙文中楚襄王只是嘴上说说与民同乐,并没有实际的行动。
【乙】译文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二、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停顿。划分朗读停顿,要以意义为单位,其前提是理解句意。所给句子主要讲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游人乐”和“太守乐”进行比较,所以应在“游而乐”后断开;第二个层次具体解释“太守乐”的内涵,从“醉”和“醒”两个方面表述,所以“乐其乐也”“同其乐”“述以文者”后都应当停顿。此外“……者……也”是文言固定句式,停顿时也应注意。
2.(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 (2)取名(命名) (3)在 (4)酒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考查的词语多为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特殊词。解答时,要善于联系语境,进行推断。如“翼”意为“翅膀”,与“然”搭配,可译为“像鸟的翅膀一样”;“休于树”中的“于”处在动词“休”与名词“树”之间,应译为介词“在”。
3.(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标准是做到“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翻译第(1)句,要注意“林”“壑”“尤”几词的用法,翻译第②句,要注意“得”和“寓”两字的含义。
4.(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根据要求寻找语句的能力。交代“醉翁”之名由来的句子在文章第一段,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在第二段。
5.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解析】这是一道信息提取题。解答时先找出选段中写“乐”的句子,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然后进行摘取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模拟测试
1.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乐”是意动用法,应解释为“以……为乐”。
2.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B项,“于”均译为“在”。A项,“的”;“这”。C项,表转接,译为“却”;表顺接,译为“就”。D项,代词,“他们”;语气主次,译为“可要”。
3.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C项,“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说法有误,应为“虽仕途不得意却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流畅,省略的部分要补充出来,重点字词翻译出来。本句重点字词有:开、归、瞑、晦,意思分别为消散、聚拢、昏暗、阴暗的意思。发语词“至于”不用翻译。……者……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要翻译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