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内能》培优练习
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汽车的动力是由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提供的C. 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 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如图所示,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混合状态,冰和水的总内能不变B. 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机械能增加C. 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变D. 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 吸热越多的物体内能越大C. 50℃的水比40℃的水内能大D. 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内能大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 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减缓D.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火药在子弹壳里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出弹头后温度______ ,这是用______ 方法使燃气内能______ ,将燃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弹头的______ 能.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D 3. D 4. C
5. 降低;做功;减小;机械??
【解析】
1. 解: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B、汽车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故B正确;C、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可能小,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D、根据??=????△??知,质量相同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D.(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2)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3)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4)根据??=????△??分析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的热运动,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吸热多少的判断,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多方联系、认真思考解答.
2. 解:A、冰是晶体,由于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冰水混合状态,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始终保持0℃不变,故A错误;BC、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加,但机械能不变,故BC错误;D、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质量减小,故水的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D。(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沸腾过程,水的质量较小,内能减小。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晶体在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理解和掌握。
3. 解:A、说法错误,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无关;B、说法错误,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吸热多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多;C、说法错误,内能不仅温度有关,还与质量有关,温度高物体不一定质量也多;D、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的温度高,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各个选项.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质量、状态、材料.
4.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根据分子的热运动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3)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解答】解:A、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C、根据分子的热运动可知,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故C正确;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如冰熔化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
5. 解:火药在子弹壳里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出弹头后温度降低,这是用做功方法使燃气内能减小,将燃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弹头的机械能.故答案为:降低;做功;减小;机械.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本题通过实例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属基本知识的考查.
《物体的内能》基础练习
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 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C. 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 D. 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里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牛奶温度变化图象 B. 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C. 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大 D. 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
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C. 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 钻木取火
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
A.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 用煤气炉给水加热C. 用灌了热水的热水袋取暖 D. 冬天太阳下的人会觉得温暖
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 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C. 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D. 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 0℃的冰和0℃的水内能相等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D. 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
在下列四个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加“?”的字)内能增加的是( )
A. 燃烧着的天然气使壶中的冷水温度升高B. 拿着热水袋的手变暖C.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D. 太阳暴晒下自行车座变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 0℃冰块变成同温度的水,内能不变C. ?10℃的冰块放在0℃冰箱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D. 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B. 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下列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是( )
A. 钻木取火 B. 锯木头时锯条发烫C.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D. 小孩从滑梯高处滑下时臀部发烫
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弯折越快、时间越长,铁丝弯折处分子运动越______,温度越高,这个实验说明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将温度是300℃的铁块投入到温度是10℃的水中,铁块的内能会______ ,水的内能会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如图所示,是废弃的饮料瓶制成的水火箭,当用打气筒给密闭的饮料瓶打气时,是通过______方式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同时由于饮料瓶内气压变大,堵在瓶口的橡皮塞脱落,水向后喷出,瓶内空气内能转化为水火箭的______能,火箭向上飞行。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B 5. A 6. B 7. C8. C 9. C 10. C 11. D 12. C
13. 剧烈;做功??
14. 减少;增加;热传递??
15. 做功;机械??
【解析】
1. 【分析】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解答】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从热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食物从水中吸收热量,水温降低,水变凉,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水从鸡蛋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故选D。
2. 解: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是热量发生了转移,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3. 解:A、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最后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同;而该过程是对凉牛奶加热,因此牛奶的温度应该逐渐升高,由图象可知,乙是牛奶温度变化的图象,故A错误;B、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最后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同.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故B正确;? CD、由图可以看出,水从高温降低的最后温度时温度变化量,比牛奶从低温升高的最后温度时温度变化量对应的温度坐标轴上的长度小,即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小,牛奶温度变化比水快.故CD错误.故选B.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热传递的特点,知道水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各部分的意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4. 解: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5. 解:A中两手相互摩擦,就需用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符合题意;B,C,D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使物体内能增加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此题是考查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
6. 解: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D、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AC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正确。故选:B。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7. 解:A、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错误;B、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多个,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故B错误;C、物体吸热可能使分子动能增大(即温度升高),也可能使分子势能增大(即物态变化),内能是二者之和,所以内能一定增大,温度升不升高都有可能,故C正确;D、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故D错误。故选:C。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角度看表示了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内能是分子动能(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分子势能(分子间作用力)的总和。区分温度、热量、内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表现来认识:宏观的温度的升高是指微观的分子运动更剧烈;宏观的物态变化是指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内能是指二者之和。
8. 解:A、壶从燃烧着的天然气吸热,使水壶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拿热水袋暖手时,手从热水袋上吸收热量,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与空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自行车在太阳暴晒时,自行车座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9. 解:A、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A错误;B、0℃的冰块变成同温度的水,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B错误.C、把?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由于存在温度差,冰块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正确;D、由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故选C.(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例如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等;二是热传递,前者属于能量的转化,后者属于能量的转移;(2)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3)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4)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改变、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10. 解: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缓慢,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C、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内能差,故D错误;故选:C。(1)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3)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内能差;此题考查了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热量的理解、沸腾条件的理解和发生热传递条件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11. 解:A、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因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故选:D。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此题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识记能力,做对题的前提是熟记这些知识点,并灵活进行运用。
12. 解:A、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对木头做功,使得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B、锯木头时,锯条和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手从热水袋吸热,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手的内能,符合题意;D、小孩从滑梯高处滑下是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臀部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13. 解: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由于温度升高,所以此时的分子运动变的更为剧烈;故答案为:剧烈;做功。(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及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4. 解:铁块的温度高,投入到温度是10℃的水中,铁块的温度会降低,铁块的内能会减少,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答案为:减少;增加;热传递.本题抓住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方式中的热传递,相对比较简答,属于基础题.
15. 解:(1)用力打气,在橡皮塞脱落前,对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2)堵在瓶口的橡皮塞脱落,水向后喷出,瓶内空气内能转化为水火箭的机械能,火箭向上飞行。故答案为:做功;机械。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题考查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能量的转化,属于基础性题目。
《物体的内能》提高练习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B. 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C. 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D. 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
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 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 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高温物体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D. 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0℃的水比3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B.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 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下列现象是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变小的是( )
A.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变得很烫B. 给汽车的车胎放气,气门嘴会变得很凉C. 用手焐给手取暖,手焐会变凉D. 对着满是手汗的手心吹气,手会感觉到凉
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B. 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C.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的多D. 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爱吃的食物,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______。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让它正常工作,需要对它进行冷却,“水冷”是冷却方式之一,这是因为水的______ 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______ .
夏天,用塑料泡沫箱装运海鲜,可达到减少装载质量和保鲜的目的。其中分别利用了塑料泡沫______较小和______(选填“隔热”“导热”或“绝缘”)效果较好的特性。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C 3. A 4. D 5. B 6. B 7. C
8. 扩散;热传递??
9. 比热容;增加??
10. 密度;隔热??
【解析】
1. 解:A、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故A正确;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故C错误;D、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故D错误故选:A。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角度看表示了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内能是分子动能(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分子势能(分子间作用力)的总和。区分温度、热量、内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表现来认识:宏观的温度的升高是指微观的分子运动更剧烈;宏观的物态变化是指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内能是指二者之和。
2. 解: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壶盖做功,使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D、小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是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以及扩散现象和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3. 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用力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瓶塞跳起,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水雾。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 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C、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不是温度,故C错误;D、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正确;故选D.(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3)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不是温度;(4)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此题考查了热量的理解、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热传递的条件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5. 解:A、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故A错误;BC、热传递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故B正确,C错误;D、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故D错误.故选B.(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由同一个物体上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与物体自身内能的大小无关;(3)知道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有关.此题要结合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利用物质的基本属性进行解答.
6. 解: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变得很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是物体内能变大,故A错误;B、给汽车的车胎放气,气体膨胀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所以气门嘴会变得很凉,故B正确;C、用手焐给手取暖,手焐会变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错误;D、对着满是手汗的手心吹气,汗水蒸发吸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7. 解:A、物体的运动速度属于机械能,由于内能和机械能是没有关系的,故A错误;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热值和燃烧燃料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的温度变化小,煤油的温度变化大,故煤油的末温低一些,故C正确;D、据热传递的定义可知,内能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故D错误;故选:C。(1)根据内能的概念来解答,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同时分子越多,其内能也会越大,其与机械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2)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热值和燃烧燃料的质量有关;(3)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4)内能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此题考查了机械能和内能的关系、燃料的热值理解、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理解和热传递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8. 解: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是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就闻见米线汤的香味;“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内能。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本题考查扩散现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9. 解:(1)汽车的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最好;(2)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加.故答案为:比热容;增加.(1)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取暖剂、防冻剂等;(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个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其中做功改变内能本质是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本质是内能的转移.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以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属于基础性题目.
10. 解:由密度定义可知,塑料泡沫因为密度较小,在体积一样的情况下质量较小,便于减少装载质量;为了达到保鲜的目的,夏天应隔热,塑料泡沫正好具有较好的隔热性。故答案是:密度,隔热。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塑料泡沫是较好的保温材料。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属于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