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小车?教学设计
说教材
?玩小车?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从玩开始,通过玩磁铁玩具,学生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有两极。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以及磁铁方向性特点。课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玩小车实验,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第二部分探究磁铁方向性特点;第三部分是总结磁铁的特点;第四部分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及磁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四个部分,从实验探究到总结应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层层递进。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前两个部分,第二课时学习后两个部分。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第一课时,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学习热情高。对于磁铁,无论男生女生,兴趣特别高。但对于磁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能吸铁这一现象上,对于其他性质比较模糊。因此,对于这两个性质的探究要多花点时间;三年级学生更喜欢动手,但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不注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用语言描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不强。所以,在学生探究时要予以指导,慢慢放手。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磁铁的南北极,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2. 了解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能力目标
1. 会做磁铁指南北极的实验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
2. 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标出方向。
情感目标
1. 通过探究,体会反复耐心实验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手和脑有机地结合起来,思维相应的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比较顺利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从教的方面来说:在启发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的指导下,主要采取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及复习巩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探究的乐趣。
从学的方面说: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让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寻求知识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自主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玩具车、大小条形磁铁、“小鸭找家”的材料
学生准备:
三组材料(第一组:两个装有磁铁的小车模型,第二组:两个环形磁铁、两个蹄形磁铁,第三组:水槽、塑料块、小条形磁铁)
【设计意图:把所有材料放在桌上,总有人不由自主的玩这玩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把材料分类存放按时取出,显得有序】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师玩小车,引发猜测。
1. 导入新课:同学们,爱玩小车吧,老师也爱玩。今天,老师发明了一种新鲜玩法。将一根条形磁铁放在一个玩具小车上,手里拿着另一块磁铁,我不接触小车,可以拉着小车走,也可以推着他走,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由学生最喜欢的玩具导入,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探究的状态】
2. 学生猜测。猜测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我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学生大都能猜测出:拉着小车走,可能磁铁间有吸引力;对于推着小车走,可能是磁铁间产生推力】
第二环节:生玩小车,研究磁铁。
1. 取出第一组实验材料。
(温馨提示:根据我们猜测的要点讨论,两辆小车总共有几种靠近的方法?观察什么时候产生吸引力?什么时候产生拉力?)
【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而不善于去研究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实验容易流于形式,没有效果。因此,老师要予以指导。方法的讨论要抓在关键的”点子“上,,方法出来了,目标明确了,学生就好操作了 】
3.实验操作。
(1)教师巡回,及时了解实验信息。
(2)实验结束,每组派一名代表用红蓝粉笔,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情况的示意图,并标明两辆小车的运动方向。
【设计意图:由于该实验还要求画出示意图和方向。用红蓝粉笔画出示意图,在归纳同类现象时,形象生动一目了然。为下一步的整理信息、归纳概括作好铺垫。画方向时,学生往往画出一个小车的运动方向,另外一个忘记画。教师的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尤为重要。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4.观察发现归纳。
(1)找出最完整的并擦掉重复的示意图。
(2)说说你从示意图中的发现。
发现:相同颜色的在一起,产生推力;
不同颜色的在一起,产生吸力
(3)师归纳。课件显示
相同颜色表示同极,不同颜色表示异极;
产生推力即为排斥,产生吸引力是吸引。
结论: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
【设计意图: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动脑设计实验,反复动手实验,画出实验中的示意图,筛选各种现象,概括磁铁性质。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巩固提高
(1)(取出第二组实验材料)用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检验一下,它们是否也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种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老师玩小车时,不接触小车,能推着他走,也能拉着它走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是在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检验与巩固,做到学以致用,更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三环节:同玩游戏,继续探究。
1.利用“小鸭找家”游戏营造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假设。
出示一间漂亮的小房间。这是小鸭的家!它可是一只聪明的小鸭,不论你怎么搬它的家,它在池塘里都不会迷路,最后停下来时都能朝向家的方向(操作小鸭找家的游戏2次)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小鸭为什么不会迷路,都能朝向家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玩游戏,创造情境,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学生开始了大胆的猜测,纷纷争论起来】
1. 猜测——检验——否定——再猜测
(大多学生都认为秘密一定在小鸭和小屋上,一定有一个身上有磁铁,另一个身上有铁片,是磁铁吸铁的性质造成的。我请两位同学来找找。两个学生分别观察了小鸭、小屋,发现小屋是空的,小鸭身体里有一块磁铁。再次引发了他们的猜测?可能是磁铁能指方向。)
2.取出第三组材料 : 水槽、塑料块、小磁铁
3.先小组讨论,再实验探究
温馨提示:
(1)先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
(2) 小磁针周围不能有铁的东西,以免受到影响。
(3)等小磁针自然静止下来后,观察磁铁指示的方向。
(4)反复做三次,看看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说教室的东南西北,是给学生以指导,让探究有目标:反复做三次,培养学生的耐心,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4.汇报交流:课件显示
磁铁能指示方向,而且指向南方和北方。
指南方的一端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指北方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5.解决问题
为什么小鸭子总能朝向家的方向呢?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小鸭子为什么总能朝向家的方向,回归到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环节: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课外实践搜集相关的资料,看谁收集到的资料最多。
【设计意图:我们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虽结束了,但是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要把学生的科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