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咏怀八十二》其一阮 籍【学习目标】
1、了解阮籍其人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意象的深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阮籍嗜酒如命,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停,哭罢而返。【知人】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诗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咏怀诗》,共82首,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后世作家如陶潜、鲍照、陈子昂等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有济世之志。对母亲情感深厚,“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不若。”
现在说的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对世俗之士,他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他喜欢和佩服的人,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论世】魏晋交替时期,公元239年,魏明帝(曹魏第二帝)死,太子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分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后,司马懿杀曹爽,独专朝政。又后十多年间,司马氏两度废魏帝另立傀儡,大量杀戮异己,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阮籍(210~263)在感情上是偏向曹魏皇室的,对司马氏的阴谋弄权怀有不满,但深感世事不可为,于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借酒佯狂,或酣醉不醒,保全自己
生于乱世,终日惶惶,阮籍觉得,路没有了,希望没有了,于是就大哭一场。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就是他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心境下创作的。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要读懂它的字面意思,朗读全诗后,简要说说全诗的内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王国维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意象的深意。诗人夜中不能寐而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听到孤鸿翔鸟,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伤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一个夜晚,诗人在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披衣起坐,弹响了抒发心曲的琴弦。自然之“夜’有何特点?联系时代,分析“夜”在诗中的象征意义。浓黑的、死寂的、深重的夜色笼罩着天地,仿佛恐怖险恶的政治形势,重压在诗人心上,令人胆战心惊、彻夜难寐。知人论世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的青辉透过薄薄的帷幕照进来,夜风吹动我的衣襟这两句写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讨论)
月光明亮,清风凉爽,环境惬意?
月光清冷,寒风袭人,气氛凄冷?“心悦则觉物美,心悲则感事哀”,景象必与情绪浑融一体,以情观景,阮籍那孤独苦闷的心感受到的只有夜景的凄清。知人论世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在那广袤的原野传来孤单的鸿雁的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北林里惊叫。 何谓“孤鸿”?“良禽择木而栖”,“翔鸟”如何不栖?由物及人,“孤鸿”“翔鸟”有何寓意?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景,又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失群无依,无处栖身,只能孤独地飞翔在漫漫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知人论世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夜色茫茫,独自徘徊,没有希望,寂寞悲伤,忧思不已。知人论世诗中没有明说。但是,只要知道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集团消灭异己、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我们就可以深切地理解作者的“忧思”其实是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共有的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忧惧心态。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请联系作者和时代,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感悟惜福 这是一个5岁的叙利亚小女孩,面对记者的相机举起了双手摆出投降的手势,眼中写满了恐惧。 对比阮籍,我们要幸运得多。生而至今,不愁吃穿,从小只怕考试考砸了被爹妈骂,闲着没事还能喝喝奶茶,看看电影,聊聊对于国家政策的不满……世道从来都不太平,哪怕是进入了21世纪,战争与暴乱也在时刻发生着: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苏丹内乱,叙利亚、利比亚战争……无数战火在新闻联播里播放。对比地球的那一边,我们这边岁月静好,所以,我们不是生于一个和平年代,而是生于一个追求和平安宁的国家,对于国家的不足我们要包容,更要一起去改善,我们要感恩,我们要祝福,祝福我们百年沧桑的大国迎来今日的崛起与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