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1.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和诗歌创作特点。
2.品味诗歌,诵读体会,分析本诗的内容及抒情的艺术技巧。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本文主旨!学习目标: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其诗通俗易懂,流畅自然,流传广泛。背景简介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
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 长是长久,恨是遗憾。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合作探究: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会“长恨”?谁造成了他们的长恨?
怎么表现长恨?谁恨:
恨什么: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天人永隔为什么会“长恨”?爱情悲剧原因?直接原因:安史之乱
马嵬兵变
渔阳鼙鼓动地来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娥眉马前死重色----寻色----迷色
根本原因?汉皇(汉武帝,这里借以指唐玄宗)
“重色思倾国”
而不是“重贤思治国”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是怎样的绝色让唐玄宗如此沉迷?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此君王不早朝
无闲暇,夜专夜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
不重生男重生女 正面、夸张侧面、夸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民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用意何在?交代长恨之内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
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一个娇媚受宠的妃子
极度的乐 极度的悲、恨如果让你来写,你如何表现相思?
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思念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安史之乱后诗中有没有抒写唐玄宗对国家倾覆的深刻悔恨?
没有。那写了什么?
大量铺陈、描写了他和杨贵妃之间天人永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入蜀道上 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 透过美景来写哀情 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唐玄宗的思念“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途的思念
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
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故而踌躇,沾衣,信马
以行见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借景抒情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物是人非事事休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寻寻觅觅 动作描写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颻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思念
对太真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动作、神态描写。“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焦急与迫切。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了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本诗诗歌主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一表现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情(爱情说)
二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半写恨之因,后半写“长恨”本身,“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恨”(讽喻说)
三前半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半对爱情大加赞颂(双主题)
探究讨论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