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件(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件(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6 18:05:44

文档简介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差作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
尺规作图。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征 ;线段、射线、直线中____可以度量长度,所以只有____才可以比较长短。
2.问题一:A处有一只蚂蚁,想取位于C处的食物。你估计蚂蚁会走怎样的路线?

问题二:从教室A地到图书馆B,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
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二、探索
1. 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

教师提示: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
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思考:如果线段不能任意移动,怎么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总结:方法一: 测量法 (用刻度尺)方法二:叠合法 (用圆规)
设计意图:经过师生交流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尺规作图.教师应强调在比较线段长短后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三、例题
1.介绍尺规作图
2.例:如图,已知线段a,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解:步骤:(1).作射线AC;
(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度量已知线段并移到射线上);
(3).下结论
教师在黑板上,规范作图演示,让学生明白作图要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图过程。
3.拓展: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AB,使AB=2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正的感受用尺、规作图,并开始有作图痕迹意识,即让别人看清楚你的作图方法。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其实就是“叠合法”的具体运用。学生完成拓展训练后,会发现自己作的图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段。
四、交流合作
如图,线段上一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①若AB=10cm,则AM= cm: ②若BM=3cm,则AB= cm;
(2)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可以得到哪些结论?AM = BM = AB 或者AB=2AM=2BM
数学语言:∵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 AM = BM = AB
或者AB=2AM=2BM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尺规作图中体会到中点是将一条线段等分的点,由于线段是可度量的所以也有等量关系,在表示时AM表示的是线段AM的长度。教师应注意强调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五、测试
1例:在直线l上顺次取出A、B、C三点,使AB=4cm, 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2练习:
(1)、下列图形能比较大小的是( )
A、直线与线段 B、直线与射线 C、两条线段 D、射线与线段
(2)、判断:若AM=BM,则M为线段AB的中点。
(3)、如图,AB=6厘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AD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设置拓展题提升难度。
六、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作业布置
习题4.2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中既注重了平面几何的起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强调“知识源于生活”,从直观经验到理性验证,问题的设置都体现了这一点;反复让学生动手操作试图强化知识的形成与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去摸索方法,并归纳形成理论。
课件20张PPT。4.2 比较线段的长短【学习目标】1、了解线段的性质及“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线段中点的定义和运用。
3、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复习: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征。
2.线段、射线、直线中____可以度量长度,所以只有____才可以比较长短。
问题一:
A处有一只蚂蚁,想取位于C处的食物。你估计蚂蚁会走怎样的路线?从教室A地到图书馆B,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二因为人行道是弯曲的,距离远,而横穿草坪所走的路是直的,距离最短。经过上面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下图中哪棵树高?哪支铅笔长?窗框相邻的两条边哪条边长?你是怎么比较的?线段AB大于线段CD,
记作AB>CD线段AB小于线段CD,
记作AB记作AB=CD方法1: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 AB>CD方法2:叠合法(用平移法比较)∴ AB>CD 如果线段不能任意移动,怎么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ADCB尺规作图例:如图,已知线段a,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步骤:
1.作射线AC;
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
3.下结论。
保留作图痕迹;
书写作图结论。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拓展: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AB,使AB=2a.线段的中点 如图,线段上一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1)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则:①若AB=10cm,则AM= cm;
②若BM=3cm,则AB= cm。如图,线段上一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2)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如果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那么AM=BM= AB。例:在直线l上顺次取出A、B、C三点,使AB=4cm,
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1、下列图形能比较大小的是( )
A、直线与线段 B、直线与射线 C、两条线段 D、射线与线段C2、判断:若AM=BM,则M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中点的条件:
1、在线段上。
2、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这句话错误!
如右下图,AM=BM,但点M不是线段AB的中点3、如图,AB=6厘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AD的长.6厘米?厘米∵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3厘米∵ 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1.5厘米∴ AD = AC + CD= 3 + 1.5= 4.5厘米解: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哪些知识?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