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及解读
目标确定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教学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与内容。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通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和语文要素如下:
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春天
朗读课文,注重语气和重音。
关爱
读句子,想象画面。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在不同的语境中激发识字兴趣。
童心
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办法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大自然的秘密
改变
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借助提示讲故事。
世界之初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本单元以“改变”为主题,四篇选文《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均是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教学重点。《青蛙卖泥塘》还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三)学情分析
有关“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安排,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先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借助这些图片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
教学目标
通过出示词组、开火车读、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做小游戏检测等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通过质疑课题,识记“卖”字。创设故事情境,在读词语中认识“喝”“坑”等生字。
看清标点,读对停连,读好长句子。朗读老牛说的话时,读出慢条斯理的语气。抓住“不过、就是”读出转折的意思。抓住感叹号,读好感叹句。
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抓住改造前后的景色对比,分角色表演故事。
逐步提炼关键信息,总结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说说最后为什么不卖泥塘了。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内心想法的改变。
二、评价设计
1.采用对话评价、开小火车、识字游戏等方式,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2.通过学生交流、巡视、课上展评等方式,观察并评价学生的写字情况。
3.通过课上朗读、接读等方式,采用小组互评、师评等评价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4.根据学生课上发言,倾听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进行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进行即时师生互动评价。
三、教学过程设计
青蛙卖泥塘
一、导入
1.你们看谁来了?原来是青蛙又来和我们见面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青蛙卖泥塘》。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蛙和卖:蛙:虫字写得短,两个土相连,底横要穿插;卖:上短下右长,横钩是主笔,最后点收尾。齐读课题。
★检测
2.想去看看青蛙的泥塘吗?闯关成功才可以到达泥塘。一起来试试吧。第一关,我会读,每位同学读三组词语。
谢谢你们帮助小青蛙过河。
接下来是第二关,我会填。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了:青蛙住在一个(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于是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恭喜你们来到了青蛙的泥塘。那最后青蛙到底有没有卖掉泥塘呢?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出课题,熟悉课文主题。
学习课文
学习3-8自然段
听!青蛙正在大声吆喝呢。出示句子,指名读。
句子中有个神奇的词语,它能帮助我们将这个句子读好。谁来读读(吆喝)。你读得很准确,都能当小老师了,你能告诉大家你读好的诀窍吗?(你不但自己会读,还能教同学读好吗,为你点赞)对啊“喝”单独的时候读第四声,比如(大声喝斥、喝彩),和“吆”字组成词语时读轻声。它还有一个读音,喝水,还能喝什么?
大家观察,这两个字都口字旁,所以跟嘴有关,你想想青蛙吆喝的样子,猜猜吆喝的意思是(大声喊)。生活中你在哪听到过别人吆喝?你再试着读读这个句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在读词中认读生字。
青蛙的吆喝声吸引了哪些动物伙伴?他们说了什么?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用横线标出动物伙伴说的话,用波浪线标出青蛙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
★检测
看?老牛走来了,他说了什么?出示句子,老牛为什么没有买泥塘呢?“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有点遗憾,不满意)谁能来读读?评价:你把“更”字读得特别好,我听出了遗憾。
难道老牛对这个泥塘一点儿也不满意吗?“挺舒服”“老牛觉得在泥塘里打打滚挺舒服”你什么时候觉得舒服?(躺妈妈怀里……)请你带着这种舒服的感觉来读读吧,让我们也体会一下。老牛对这个泥塘既有些满意,又觉得还有些不足,带着这种感受大家自由读一下。
听你们读得这么好,我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谁来扮演青蛙,谁来扮演老牛。老师读旁白。咱们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老牛摇摇头走了。听了老牛的话,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草籽越来越多了,我们来帮小青蛙播撒草籽吧?谁能用动作给大家演示一下?(播撒种子不能朝天,应该是对着地上一行一行地撒,种子才能落地生根是吧。表演的这么好,你肯定是个留心生活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设计意图】抓住角色语言,读出对话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看着绿茵茵的小草,青蛙更自信地吆喝起来。野鸭也飞来了,他又说了什么?那野鸭觉得好在哪里呢?很多同学想跃跃欲试了,我请男生扮演“青蛙”,女生扮演“野鸭”,老师读旁白,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野鸭拍拍翅膀,飞走了。听了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为了引水,小青蛙做了哪些事情?
学习第9-10自然段
泥塘灌足了水,青蛙再次吆喝起来,又来了哪些动物伙伴?它们说了什么?请大家小声读第10自然段。
★检测
出示句子,指名读。
老牛和野鸭都说了泥塘的优点和不足,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说的?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像老牛和野鸭这样说一说。
出示句型,同桌互相练习,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模仿老牛和野鸭的对话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说话,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你们说的都不错,把小动物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要是那样的话准能卖出去。于是他听了小鸟的建议在泥塘边栽了树,听了蝴蝶的建议在草丛里种了花,听了小兔的建议修了一条路,听了小猴子的建议盖了一所房子。
学习第11-12自然段
看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青蛙满意极了,吆喝得更大声了,请大家自由读读第11段,画出青蛙吆喝的内容。(指名读)
泥塘究竟好在哪儿呢,谁再来读读?
你读懂这个“……”标点符号的意思了吗?你能代替小青蛙继续夸夸自己的泥塘吗?
师生合作读。
青蛙还愿意卖自己的泥塘吗?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了好地方?
谁来说一说。(种了草,引了水,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
【设计意图】回归到核心问题,结合前面的学习,逐步提炼出关键信息,总结出青蛙为什么不卖泥塘了。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可真不错。小青蛙用自己的双手让泥塘变成了好地方。改变了泥塘的环境。那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什么变好呢?
比如练字,我们怎么努力才能把字写好呢?那我们来看一下“泉”字吧!泉:“白”居上居中,“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左侧,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相接于竖中线。
板书:青蛙卖泥塘
烂泥塘 好地方
老牛 草
野鸭 水
其他小动物 树、花、路、房子
小学学科课题研究发展共同体;撰写者:王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