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分析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操作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因此更加绚丽多彩。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校园活动图。
教师:足球队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在刚刚结束的济宁市市长杯校园足球小组赛上,男队和女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校之后,男队决定评选谁是球王,最有实力的两名队员是小本和小浩。这是他们的进球情况统计表,大家认真看一看。
预设:学生发现小浩第四场没有成绩。
教师: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三场比赛快结束的时候,场上比分是20:20,关键时刻,小浩带球强行突破,奋力射门,球进了,为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小浩腿部受伤,不能踢第四场了。小本主动提出,小浩虽然没踢第四场,但依然有资格参加“谁是球王”的评选。你们认为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评选呢?
预设:比两人的总进球数——讨论(不公平)
比较平均数。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小浩进球情况条形统计图。
教师:三个竖条分别表示三场进球数,你能通过调整这三个竖条找到他们的平均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
师生讨论:三个竖条一般高了,都表示7,这个7就是通过调整得来的平均数,表示每场进球7个。
教师:你知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平均数吗?——引出“移多补少”。
2、让学生在操作纸上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小本的平均进球数。
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出调整思路。教师课件演示。
教师: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求出平均数吗?
根据学生的方法板书算式。
教师:括号里面的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师生讨论:
平均数不是指每场比赛的具体进球数;
平均数代表的是四场比赛的平均进球水平;
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处于最高数与最低数之间。
3、再出示小浩的条形统计图画面,让学生比较第三场进球数7和平均数7有什么不同。
4、出示球王评比结果。鼓掌祝贺。
教师:是平均数帮我们解决了评比球王的问题。
自学例1,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认真阅读例1,思考例1用几种方法求除了平均数。
思考比较:13和14、12、11、15有什么不同。预设:学生回答不全的,教师给予适当点播。
教师:到这里,你对平均数有什么认识?同为之间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平均数,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1、出示情景图一,教师:如果你当时就在小亮身边,你会怎么做?(评价时要抓住平均水深并不代表每一处都是这个深度,有的比这要浅,有的比这要深。)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平均数。2、出示情景图二。独立思考解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分析出三种结果。)
五、生活中的平均数
课件出示班集体照片,让学生读上面的文字(平均跳短绳99.2个,平均身高144cm,平均体重……)
学生举例。
六、回顾总结。教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时,教师注意点播学生没有说出来的。
七、回顾学习流程,积累学习经验
通过欣赏校园生活照片,聚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想到了平均数,掌握了两种求平均是的方法,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的意义分析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
板书设计:
平 均 数
1、 移 多 补 少
2、(3+9+5+7)÷4
=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