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1.5 除得尽吗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1.5 除得尽吗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7 16: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除得尽吗》教学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除的尽吗
总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⒈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⒉会表示循环小数。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数。
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循环"概念。
1、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各地儿童载歌载舞欢庆六?一,你们高兴吗?想不想唱起来?(学生欢唱,一边唱一边打节奏。)
2、师:同学们唱的可真不错,整齐统一,为什么会唱的这么齐?(因为跟着统一的节奏,所以很统一)
3、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节奏× ××‖× ××‖……
(拍打节奏后总结全班拍齐的原因,从而引出"不断循环"概念。)
4、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象这样循环往复的?
(水→汽→云→水→汽→云)
二、认识循环小数并了解其简便写法         
1、师:我还听说许多同学想让爸爸,妈妈领着去上动物园,是吗?看样子同学们很喜欢小动物,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小动物的资料,你们感兴趣吗?
  2、介绍资料:蜘蛛3分钟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
 3、根据这份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提问,师要引导学生提问:蜘蛛每分钟怕多少米,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4、独立解决问题:(蜘蛛、蜗牛每分钟各爬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
5、师:为什么不往下除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两个小数的特征)
  师小结:有一些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一些数字按一定顺序不断重复出现,就象我们刚刚拍打的节奏一样,不断循环重复,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6、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问:你们知道循环小数还可以怎样表示吗?你想怎么简便地把它表示出来?(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有创意,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7、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0.666… 4.2525… 1.48383… 0.1875875…
三、激趣、练习、巩固               
1、同学们又这么快掌握了新知识,蜘蛛和蜗牛说:"你们这么聪明,就奖励你们几道题,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想接受这个挑战吗?
(师出示题,学生分男女生竞赛。)
要求: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
表示出来。
 
3÷8             4÷3
14.2÷11            0.4÷9
10÷9             2÷4
1÷7             5÷6
(做完后教师给予点评。)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蜘蛛和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有一种动物它奔跑起来的时速能达到象火车一样快,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平均每
分钟奔跑多少千米?(保留三位小数)】
(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保留三位小数的?)
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2、布置作业:认真观察循环小数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个体教学方案
?通过故事,学生认识了循环,简捷、易懂。
由生活中的循环引入到数学中的循环,学生充满了好奇,驱使学生去探究。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遇到无法表示商的问题,怎么办?这个商到底有什么特点?在不断地问题中,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什么是循环小数,怎样表示循环小数。
通过课本资料的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作业设计
课本1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除的尽吗
73÷3=24.333… 9.4÷11=0.85454...
课后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来学习数学,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在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情境,唐老鸭是孩子们喜欢的角色,霓虹灯有规则的闪烁又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存在的循环现象,为后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交流,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在练习巩固阶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主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脑、手、眼、口多种感官并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活动中激发探究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
注:编辑要求:
标题:黑体三号
正文:宋体小四
课后反思:红色宋体小四
个体教学方案:红色楷体小四,有个体修改痕迹(需修改的地方,字体为绿色)。
段落、行距:1.5倍
对齐方式:左对齐,标题居中,正文首行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