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准确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学习准确、严密、生动地论述语言。
3.理解文章内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1.了解文体特点,理解文章内涵。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中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指导】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本单元文章的词句。
2.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提炼文章论点,掌握论据的类型,辨析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
《敬业与乐业》 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课时
《论教养》 1课时
《精神的三间小屋》 1课时
6 敬业与乐业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3.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3.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供多种职业,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职业及其理由。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契机,引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这一问题,进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的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价值。)(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
(4)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这三个方面有什么关系?
2.分小组讨论,相互答疑。小组代表反馈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反馈,明确结论。
(1)正音、解释:旁骛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让学生朗读、解释,其他同学纠正。)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
明确:结构形式: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4)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这三个方面有什么关系?
明确: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之必要”(前提),“要敬业”(基础),“要乐业”(最高境界)三个问题。
(二)问题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并思考:(多媒体出示问题)
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第3—5段,并思考:
(多媒体出示问题)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一是对比论证,引用了孔子的话(引证),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举例论证),分别从无业的害处和有业的重要性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其中,“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
(2)学生自读课文第6、7段,并思考:
(多媒体出示问题)
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是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庄子的话和孔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这部分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多媒体出示《庄子》“佝偻承蜩”故事的原文及译文)
【质疑问难】
学生发问,其他学生解答、补充,教师总结明确。
【课后作业】
1.积累本文的经典名言。
2.做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3.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朗读积累的经典名句。
(多媒体出示经典名句)并思考:引用这些经典名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文章精炼、典雅。增强说服力,因为经典名句是世人公认的真理。
回顾本文的论点及文章结构。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第8段,并思考:
(多媒体出示问题)
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学生自读课文第9段,并思考:
(多媒体出示问题)
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文章主旨】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质疑问难】
学生发问,其他学生解答、补充,教师总结明确。
【写作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找出例子,并作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作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作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课堂小结】
1.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多媒体出示,回顾总结:写作思路、修辞手法、论证方法)
2.本文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3.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名句。
【课后作业】
1.做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预习第六课。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敬业 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业——如何做到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乐业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