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2009年全国卷Ⅱ解析湖南省炎陵县第一中学 吴洪波
2009年9月1.(全国卷Ⅱ)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干系(gān) 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g)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识(shí)
【答案】A(B项分fèn外高兴,C呼天抢qiāng地,D作者附识zhì。)2、【答案】D
【解析】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答案】B
【解析】A、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 4.【答案】D
【解析】③②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②⑥紧密相连,③因该放在②前,⑤谈到“衣着”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①,①谈论到美学,承启⑤,应放在⑤前,④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 5、【答案】C
【解析】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答案】C
【解析】以偏概全。C项讲的内容在信息源在第三段,应该是指“南北朝以前”。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答案】C
【解析】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该项无中生有。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解析】禀:天赋,赋予。9【答案】A
【解析】B、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赚便宜;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D、分别表明郭原平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10、【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11、【答案】(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解析】(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12、(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3、(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业精于勤 毁于随。
【解析】注意(1)中“故”不能漏掉,“至”“渊”的字形,(2)中“啸”“萧”“潦”的字形。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5、【答案】(1)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2)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解析】(1)中注意解释“神秘的力量或意志”“粗重的喘息”“尖利的叫喊”的含义;(2)中注意“伸出了它无形的脚”“掉入了时间的陷阱”“一切都不似从前”;它们分别对应了答案中的要点。16、(1)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2)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3)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解析】问岳桦与白桦迥然不同的主要理由,就是问他们的区别,“迥然不同”是在第七段出现的,将下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即可得出白桦的特点,在相应找出岳桦相对应的不同即可。答题时最好分类对比做答。17、(1)拟人,比喻。(2)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要注意按照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并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它们的生命己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运用了拟人,“岳桦更像一场风”运用了比喻。应当注意的是本文还运用了对比。18、【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解析】指代词强调就近指代原则。①直接用“苏泽广”与上文重复,应该删去或改为“他”;③用“他”让人搞不懂是指哪个人,改为“合图”;④用“合图”,让人感觉跳下椅子和吹灭蜡烛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应删除或改为“他”;⑤用“他”让人搞不懂是指哪个人,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19、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受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解析】本题为扩展语句的新题型,涉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时要利用所给词语,语意完整,扣住主题“征集全民健身口号”。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注意字数要求。20、
【答案】略。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
【解析】仿用句式要注意例句形式“…不必…,…就好”,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注意相关性。切题: (凌梁)
衣服不必流光溢彩,合适就好;
饮食不必山珍海味,可口就好;
生活不必锦衣玉石,快乐就好。
(朱国华)
衣服不必绫罗绸缎,干净就好;
餐饮不必山珍海味,素淡就好;
住房不必金铺玉砌,雅致就好。
问题:
1、不合逻辑:生活不必一波三折,平淡就好
2、自相矛盾:服务不必无所不至,周到就好
3、搭配不当:自信不必多多益善,合适就好
4、只顾一面:大海不必波涛汹涌,广阔就好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发现问题—潜心探索—创新。
以下论点切题:
①机遇与创新并存
②观察思考是创新的前提
③细心观察,潜心钻研
④艰苦的研究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⑤创新要付出长久努力
⑥创新改变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论点,偏离题意(即角度不当)
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陈广深)
2、错得真美丽(祝沛华)
———只扣住“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立意。
3、成功就在失败的边缘处(张志丰)
4、失败乃成功之母(覃俞栋)
———只扣住日本商人已经破产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