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智取生辰纲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智取生辰纲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7 09: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词汇。
2.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3.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4.引导学生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5.善用点评法去表达独特见解。
6.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审视人物,解读情节。
7.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
1.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领会课文细节描写的妙处。
2.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
3.引导学生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解读小说。
【教学指导】
1.《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该以“智”字为突破口。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复述故事情节;从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节选,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其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三顾茅庐》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学习时要着重对诸葛亮的出场进行分析,掌握其艺术特色;理解刘备、关羽、张飞的人物性格。
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学习时应抓住各人的不同“笑”态,从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入手,把握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智取生辰纲》 2课时
《范进中举》 2课时
《三顾茅庐》 1课时
《刘姥姥进大观园》 1课时
21 智取生辰纲
*教学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古今异义。
2.理清线索,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3.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对情节的作用。
5.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了解《水浒传》刻画人物的技巧。
2.学习课文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3.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大家知道这首歌是讲什么故事的吗?(学生:《水浒》/梁山好汉)对,这首歌就是展现了108位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典名著《水浒》中的一个故事——智取生辰纲。
《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水浒》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是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杨志,《水浒》中的人物,梁山好汉排名第十七,外号青面兽。原为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复命,四处逃难。后因特赦返往东京,在东京时,却因卖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充军时为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所赏识,为其护送生辰纲,又被晁盖等用计所劫。无奈之中与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
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
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问题探究
1.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2.归纳智取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相遇呢?
明确: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明确: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在松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吴用等人为什么选黄泥冈的松树林作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这样又有何用意?
明确: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酒中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而中了招呢?
明确:晁盖等人戏演得好。打扮卖酒,假装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明确:先抢一瓢酒喝,后来在争半瓢酒中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课堂小结】
1.总结课文基本的故事情节。
2.总结吴用等人的巧用计谋。
【课后作业】
1.做相关练习。
2.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3.总结杨志和吴用双方就“送纲”和“劫纲”各施的计谋。
【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全部放倒)

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为保押运成功,杨志可谓绞尽脑汁,然而他最后还是失败了。结合你所画的语句,谈谈杨志输在哪里,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问题探究
1.讨论杨志的思想性格。
A.杨志之“智”
a.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明确:①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②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起歇”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③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b.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明确: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2.为什么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
明确:A.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骂、打(怨怅)
杨志 虞候——嗔(搬口) 无不怨怅
老都管——烦(恼他)
杨志态度粗暴蛮横,军士、虞候、老都管都对杨志无不怨怅,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为押运失败埋下了隐患。
b.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在矛盾冲突中刻画杨志:
明确:两个矛盾:
A.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次要矛盾)
a.走与停 b.快与慢 c.不许喝酒与要喝酒
B.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主要矛盾)
a.明防(杨志):喝来人→不许买→放心喝
b.暗夺(晁盖等人):扮客商→挑酒卖→送枣子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的有关语句,讨论分析其作用。
描写天气炎热,松林凉快的句子若干。
故事中的许多情节,都因炎热的天气条件引起:众军汉肩挑重担,酷热难熬,一路惆怅不已。因为“红日当天”,所以军士们行至黄泥冈,见到松林,便要歇凉,死活不走,至此杨志与部下的冲突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天热,所以晁盖等人装作歇凉争先喝酒也毫无破绽。因为天热,所以口渴难耐,众军汉见到酒就要喝,最后杨志也喝了半瓢。总而言之,吴用用蒙汗药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就是根据炎热的天气条件设计的。写炎热,才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即天气炎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课堂小结】
1.杨志形象:精明谨慎、急功近利。
众梁山好汉形象:精诚团结,足智多谋。
2.善用伏笔: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
3.善用景物描写:善于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课后作业】
做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军士——骂、打(怨怅)
杨志 虞候——嗔(搬口) 无不怨怅
老都管——烦(恼他)
杨志与同伙之间的内部矛盾
(失败原因:天气炎热;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智取生辰纲 反↓衬
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智取原因:占有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