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7 15: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 一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数千年来,中国画历经发端、童稚、成熟、升华的漫长路程,由实用而艺术化,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常能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点线皴檫、风姿绰约的笔情墨象、“似”与“不似”的意态呈现、冲淡玄远或冲突涌动的静谧视觉,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足令观赏者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展玩不已的,正是画作中种种对抗而平衡的巨大张力所予人的艺术审美愉悦。
欣赏中国画,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其法在观物、在游心、在体道、在畅神。须紧扣意象和技法这两大介质,从物我、情景、形神、体道等意象归纳和线条、形态、色彩、构图等技法剖析两途,层层倒逼,以迫近画作的风神和特质;透过画作的物化形态,体悟主导其意象创构和技法表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内核,即生命、节律、体势、气韵等主体价值,品味出画作的境界涵养之美。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 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故赏画之先, 观赏者必须知晓浸润、孕育中国画的中国文化的特质。这是欣赏中国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大关窍。
若以人物、山水、花鸟画类分而论之,则人物画所重之“传神”,即借由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表情、眼神、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背景布局等,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求取以形写神之功;山水画所推崇的“诗情画意”,即借由描摹山式、云雾的雄壮或秀美、粗犷或冷峻、俊逸或萧散之多元样态,力求景中寓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独造,亦即以高、平、深 “三远”的画面结构之法,与“计白当黑”的虚实处理之法,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紧密糅合;花鸟画所言之“石分三面”,实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其中深蕴着“三生万物”的生命哲理。
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己度物、将心比心,并以为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有情,万物趋灵”,正是以“人”的文化去体验“物”的生与化; 所谓“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也是如此。为此,中国人常以“情”“趣”“势” “韵”“神”“气”等生命姿态的语汇来探讨艺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始终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
由是观之,欣赏中国画,可循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特质以及中国画色彩魅力等途径,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深入。要完成这一欣赏过程,需要敏锐的直觉,需要情感与想象,亦需要理性的知识,需要中肯的判断。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
(摘编自杨明刚《赏画之法——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优秀的中国画是以灵动的点线皴擦、绰约的笔情墨象、似是而非的意态呈现、多元的静谧视觉形成情感张力。
欣赏国画作品的方法,重在通过意象归纳和技法剖析两个途径,层层倒逼,来不断贴近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山水画的审美特点,是借由描摹山式、云雾的多元样态,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力求情景交融。
欣赏者只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就可以领略中国画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点。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文章首段在对国画发展历程的概述中突出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为后文阐述赏画之法介绍了背景。
第三段先总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再从意象和技法两途分述,最后总说观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
文章引用“草木有情,万物趋灵”和“石不能言最可人”论证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己度物、将心比心的观点。
文章基于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层层论述,循着文化背景、艺术特质及色彩魅力等途径来谈欣赏中国画之法。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观赏者如果对浸润、孕育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中国文化的特质缺乏了解,那么也就不能领略中国画的气韵风神。
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词来形容国画的点线皴擦,正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的体现。
国画中的人物画若能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外貌、动作、背景等,又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便可以称得上“传神”。
如果一幅国画作品能令观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画家传达的观念并受到启迪,即便它并非形似,也是优秀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战 士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 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 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
“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知道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
“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 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3 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 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 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 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 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 “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 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 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会卒,嫂郑鞠.之 鞠:养育,抚养
未报.而刺史罢 报:报答,报酬C.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罪:惩罚,治罪D.廷凑严兵迓.之 迓:迎接,接待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刺史恶之,按.其狱 按:考查,研求
B.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假:宽容,宽恕
C.岂意.同贼反邪 意:估计,料想D.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麾:部下,手下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B.持示宰相,将抵以.死C.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
D.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四日,汴军乱,乃.去
B.愈闻恶之,乃.上表
C. 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D.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六经》,相传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太师,为辅弼国君之官。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有很大的实际权力。
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韩愈的父亲为官有很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职的时候,县里的百姓们在石头上刻下事迹来歌颂美德。
韩愈跟随兄长在岭外生活,从小就知道读书,等到长大之后全面贯通了诸子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韩愈上表劝谏皇帝迎佛骨,皇帝大怒。后来因为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才被赦免,贬官到了潮州。
韩愈仕途坎坷,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替他鸣不平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有 瞩韩偓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待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优。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涵深厚。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锦瑟中运用“南海鲛人”和“良玉生烟”两个典故的句子是“ , ” 。
韩愈在《师说》中用“ ”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柳永在《雨霖铃》中的“ , ”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19 年 1 月 11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 ,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
从 2004 年 1 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 ,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连战连捷, , 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2007 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 2010 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 7 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 年, 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 ),也把中华民族 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 年,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2019 年底嫦娥五号将发射升空,在月面预定区域着陆后,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 面等过程。这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项是(3 分)
A.相映成趣
披星戴月
高歌猛进
卓尔不凡
B.交相辉映
披荆斩棘
高飞远翔
无出其右
C.相映成趣
披星戴月
高飞远翔
无出其右
D.交相辉映
披荆斩棘
高歌猛进
卓尔不凡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
在月球上刻下了玉兔号的足迹C.玉兔号的足迹被留在了月球上D.把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
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环节, 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将采集月球样品, 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6 分)
酒属于物质,但是 (1) 。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 (2) 。《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 (3) ,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 “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酒与生活相连,形成酒俗文化。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
下面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的构思框架,请把它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上是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诗句,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一则或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题目自拟;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 B(A? 变“常能”为“是以”将或然变为必然,且“ ‘似’与‘不似’ ”与“似是而非”意思不同,理解有误。C“遵循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的规律”是对原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 ”的转述,但这一点是花鸟画的审美特点,并非山水画。D? 见文章的末段,末句“惟其如此”) 的“此”是理解这一选项的关键,这里的“此”是对上文欣赏中国画要遵循的途径、经历的阶段以及需要的个体条件的概括。故而该选项以偏概全。) 2.B(第三段先说欣赏中国画的其要其法,再谈画作对观赏者的艺术感染力,最后才归结到欣赏中国画时观赏者必须具备的特质,层层展开,而非总分总的关系。)?
3.C(看原文第四段“人物画所重之“传神” ,即借由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表情、眼神、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背景布局等,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求取以形写神之功”一句,作品的“传神”标准在于“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并不仅仅在于表现内心。)
4.B
5.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贏伏击战。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
6.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
7.B(报,应该是回复,答复。)
8.D(麾,应该是动词,指挥。)
9.B(B项和例句都是介词表凭借,可以翻译成“用”。A表示目的的连词,翻译成“来”。C项“以为”是动词,翻译成“认为”。D项是动词,翻译成“率领”。)
10.A(A项和例句都是副词,翻译成“才”。B项翻译成“于是,就”。C项是判断句,翻译成“是”。D项是副词,翻译成“竟然”。)
11.C(太师是虚职,没有实权。)
12.D(元稹是替韩愈担心。)
13.(1)韩愈路过华州,他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袒护),上疏请求处理。
(解析:以为,翻译成“认为”1分。阴,翻译成暗中1分。党,翻译成勾结等动词1分。句意1分)
但是你们这些人也伤害了田公,有残害了他的家人,还要说什么呢?
(解析:尔曹翻译对1分,残翻译成动词1分,道翻译出说1分,句意1分)
14.B
15.同:都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了烈士暮年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懣。
异:韩偓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辛弃疾以名洊廉颇自况自勉,渴望为国出征。
16.(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闻道有先后? 善假于物也
(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7.D
18.A
19.C
20. (6分)(1)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2)颁布了禁酒令《酒诰》(3)酒与文学艺术相连,形成酒文化(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借助场景应用和实例分析,学习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发展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等能力,促进求真求实态度的养成
22.【阅卷标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叫韩仲卿,做官武昌令,有很好的政绩,离开之后,县里的百姓刻石碑来歌颂他的功德。最终做官做到秘书郎。
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柩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
华阴令柳涧犯了罪,前刺史弹劾他,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刺史就被罢免了。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后刺史很厌烦他这样做,追究他的案件,朝廷将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经过华州的时候,以为刺史与人相互勾结,便上疏惩治他们。不久,御史再一次勘问,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再一次贬官,做了封溪县尉。韩愈因此重新担任博士。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
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言语冒犯,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怀有一颗忠心,怎么可能这样做?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从而引导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全国上下都感到恐惧。即使是外戚替韩愈说情,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王廷凑整顿军士迎接他,让兵士穿上铠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廷凑说:“变乱发生,就是这些士卒闹的。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上前激愤地说:“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众人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的兵士不能安身立命。”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众兵士都说:“好吧。”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王廷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正逢牛元翼突围出来,王廷凑也就不再追赶。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调韩愈担任吏部侍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