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27 16: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2019.7
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到战国中期,韩赵魏均铸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战国后期,增添了形态统一的小方足布和圆钱。这表明当时
A.实现大一统 B.货币完成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强化
2.据陆游《入蜀记》载“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这里的“南市”在宋代应该属于
A.晓市 B.夜市 C.村落 D.草市
3.据图1,推动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
图1
A.南方相对安定 B.政治中心始终在南方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农户一般将植桑养蚕作为副业,将蚕茧缫成生丝出卖。政府则在市镇多设织造(染)局,生产丝织品。这种经营状况
A.反映了城乡社会分工 B.巩固了官营手工业地位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抑制了区域性商帮发展
5.图2是2009年在四川大邑县石虎村唐宋遗址出土的一只白瓷斗笠碗,但是否就是“大邑烧瓷”,各方意见不一。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其是“大邑烧瓷”最有力证据是
图2
A.《大邑县志》的记载 B.该遗址的窑址发掘物
C.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 D.该遗址的墓葬发掘物
6.东汉初年,政府曾实行过赋民公田和假(租赁)民公田之策。接受赋田的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成为向国家缴纳租税的自耕农。接受假田的贫民,成为国家的佃农。这反映当时东汉政府
A.控制了大量无主荒地 B.试图推行均田制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大力扶持田庄经济
7.16、17世纪,西班牙所属拉美殖民地生产的白银约占世界的85%,其中半数流入到了中国。对中国而言,这一状况
A.促进了赋税改革 B.扭转了贸易逆差
C.抑制了物价上涨 D.引领了商业革命
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土棉、土纱生产量大为减少;制茶,缫丝等手工业则获得较快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B.行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C.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9.晚清政府财政收入从甲午战后的约8000万两增至辛亥年的约3亿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政府权力的加强 B.协定关税的废除
C.维新变法成效显著 D.民族工业的发展
10.1936年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开办了21个重工业厂矿;湘桂、黔桂、湘黔,川滇、滇缅等铁路在1937年前后也相继破土兴建。这些举措
A.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 B.为了全力“围剿”红军
C.使官僚资本受到抑制 D.为持久抗战进行战略布局
11.图3是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图中变化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推动了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C.保证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12.1956年毛泽东做《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内容没有公开发表。刘少奇与邓小平分别于1965年和1975年请求公开印发这次讲话的内容。据此推知,《论十大关系》的主要价值是
A.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总结了过渡时期建设的经验教训 D.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3.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鞋、袄子、玩具、台灯等商品进入美国的数量有限;到2005年底,上述商品已大量进入美国家庭。这一现象
A.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B.反映了中美经济交流局限于轻工业
C.体现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成就 D.表明中国制造业水平超过美国
14.图4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恩格系数(附: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据此可知
图4
A.居民生活水平降低 B.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C.社会缺乏福利保障 D.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15.图5所述历史活动
图5
A.推动了亚非拉对外贸易的兴起世界 B.给亚非拉带去了灾难
C.标志着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D.促进了西班牙的社会转型
16.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取消,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C.重商主义的推动 D.经济危机的爆发
17.1774年瓦特将自已设汁的蒸汽机投入生产,1776年瓦特蒸汽机在煤矿首次运用。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并在欧洲和美国开办了生产炸药的工厂。两者都
A.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B.注重技术的应用
C.突出科学理论的研究 D.以现代公司形式生产
18.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伦敦百货公司、连锁商店大量涌现,运动俱乐部、剧院、音乐厅也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目不暇接,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贫富差距缩小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垄断组织快速发展 D.奢侈之风盛行
1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部

提出世界市场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形成的观点
寻找到亚当·斯密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观点
寻找到当时工业革命掀起殖民扩张的资料作证据

查阅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论

查阅到联合国的职能
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20.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多数行业趋冷,但娱乐事业发达,广播业、报业、电影业空前发展。其间好莱坞电影一举成为美国的支柱行业。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的淡定应对
C.说明了美国文化事业十分兴盛 D.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21.大危机爆发后,根据胡佛的建议,成立了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答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这表明胡佛
A.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创者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D.使美国摆脱了危机
22.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47年的30%下降至1993年的17.6%,到2000年只占15.8%。材料表明,美国
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B.制造业发展倒退
C.经济竞争乏力 D.制造业缺乏技术创新
23.193I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关系的改善的原因是
A.双方意识形态的趋同 B.受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国际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24.表1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表1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表
时间
工业产值增长率(%)
时间
工业产值增长率(%)
1963
8.1
1966
8.7
1964
7.3
1967
10.0
1965
8.7
1970
8.9
据此可知,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基本废除 B.重视科技对经济的推动
C.工业领域改革效果明显 D.新体制的实践取得成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最富的国家之一。但自500年前马可.波罗访问中国以未,中国似乎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重视农业,工匠地位低;当俄国公使杰兰特来北京要求通商的时候,北京的官员用很傲慢的语气说他们是乞食般的贸易;他建议中国;应该加强分工,扩大市场,可以通过贸易和国外交换,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一论不同国家财富的发展》
材料二 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过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1849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不再坚持用英国船只运送货物。减免了两百多种货物的进口税。1851年,英国议会宣布“自由主义”是基本国策。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当.斯率有关18世纪中国经济的观点并分析原因。(1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对中英两国经济的影响。(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开放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7.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进入到分配领域,并不断调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使工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强制保险,授保者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患病和死亡时均可申请补助。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政府拔款救济贫困者,发放新生婴儿补助、学生补助、食品津贴等。提高富人财产所得税,适当提高中等收入者所得税。在艾德礼执政期间,占国民总数10%的高收入者的财富在国民财富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战前的38%下降到30%与此同时,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则提高5.6%。
——摘自赵玉峰《对战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工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恢复。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B
A
A
C
D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B
A
B
B
C
D
题目
21
22
23
24
答案
C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
(1)观点: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手工业居于次要位置;对外贸易受限等。(1点2分共8分,4点即可)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重农抑商;海禁政策。(5分,1点2分,2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2)变化: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主义或者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2分)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寻找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贸易;1776年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4分,答出1点即可)
影响:对英国: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1点2分共4分)
对中国: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民族工业产生。(2分)
26.(12分)
示例:开放促发展(2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中央决定试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1984年开发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扩大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开辟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经过10多年的探索建设,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答宽领域也可)、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了解国际行情,体现了我国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逐步放宽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说明9分:背景1分、过程1个史实1分共4分,影响从格局、作用两个角度分析4分)
综上可知,“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1分)(表述要合乎逻辑)
27.(15分)
(1)举措:创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增加社会救济;通过税收政策调节贫富差距。(1点1分,共4分)
影响:积极: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1点1分共2分)
消极: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1点1分共2分)
(2)变化:减少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大幅度削减对工人的福利政策。(1点2分共4分)
原因: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福利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过大。(1点2分共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