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1《 过小孤山大孤山》(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1《 过小孤山大孤山》(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8 16: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赏析本文的景物描写,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小孤山, 形态特异,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
它素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被历代诗家学者吟赞为“长江绝岛、中流砥柱”。小孤山 大孤山,其形似鞋,传说是仙女落入湖中的绣花鞋,人称鞋山。岛上绿树葱茏,远处湖水涌浪,烟波帆影,一片天高水阔的世界。大孤山
一、预习情况检查
1、字音
烽燧( ) 窦穴( ) 藤蔓( ) 潦( )水 巉( )岩 西麓( ) 俊鹘( )抟( )弄 葭( )苇suìxuéwànlǎochánlùhútuánjiā
2、本课重点实虚词、句式
(1)秋深潦缩
(2)上干云霄
(3)信造化之尤物也
(4)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5)又有一石,不附山……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6)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积水 冲确实,实在即使虽然
状语后置名词做状语赏析课文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是写景,请赏析文中对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描写。
小孤山
大孤山峭拔秀丽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由远到近
引 用 —— 诗文、历史传说
对比突出 —— 峭拔秀丽
巉然孤起 类比——西梁山
对比——小孤山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具有思想深度
丰富作品内容
增强文化底蕴探究情感(一)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借山水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1、作者为什么写“不附山,杰然特起”的孤石呢?
2、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为什么?
不与主和派为伍、立志收复中原的孤傲情怀对胜景的喜爱留恋
面对半壁江山忧闷的心绪课堂小结
1、重点实虚词
2、赏析景物描写
体会诗人情感

干 如宝装屏风
信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虽景观: 小孤山 孤立峭拔
大孤山 如浮江面
情感: 热爱山水
恢复中原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拓展练习
将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改写成一段散文,要求:文辞精美,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展现山水景物之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