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认识物体??(1课时)
一、教材简析:?
教材中设计了“观察物体”这个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活动继续训练学生利用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利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知道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方面的不同。?
二、教学背景:?
物体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但由于是物质领域的起始课,学生对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利用比较法认识物体还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特征,比较物体的不同,为下课学习“给物体分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比较出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的不同。?
科学探究:?
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2.能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3.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能对常见物体的观察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物体。?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和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基于对物体外部特征的初步认识,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对人类有不同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能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乒乓球、字典、铅笔、科学书、洗碗巾、鞋盒盖。?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猜谜导入:?
“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橡皮)?
第一个猜出谜语的同学前台领奖:你得到奖品你开心吗?把你的喜悦分享给大家。告诉同学们你得到了一块什么样的橡皮??
生:棒棒糖样五颜六色的橡皮。?师:你是用那种感官知道的??
生:眼睛。?
师:我们用眼睛认识了橡皮这样的物体,我们怎样用更多地感官认识物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认识物体》。?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物体?
1、认识材料?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哪些物体呢?看看老师桌子上的物体都有什么??
乒乓球、字典、铅笔、科学书、洗碗巾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1、同学们桌子上也有这样的物体,观察桌子上的物体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开始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2、小组交流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汇报。?
生:乒乓球是黄色圆形的......?活动二、比较物体的不同?
1、师:刚才我们从形状和颜色上认识了这些物体,它们是不同的。想找出它们的不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
进行比较?
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用手摸一摸,掂一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比较。?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3、交流汇报。?
4、小结: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很多方面不同。?
(三)应用与拓展?
1、比较下面的物体有什么不同??海绵和木棒、两把椅子、四支铅笔。?
2、布置作业:比较家中的物体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