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说教材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说学法
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程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文章《植树的牧羊人》,看看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二、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
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 肆虐 盘踞 绿洲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命运
四、快速默读,理清思路,见证“奇迹”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生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五、再读课文,勾画圈点,评品“奇人”
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学生默读,回答。
六、合作探究,领悟“奇人”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牧羊人,放弃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出示:“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2.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小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自己的坚毅顽强改变了荒山,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他无私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敬佩!
是老人执着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七、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写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2.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她)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结束语:
是啊,一个牧羊人就这样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他将自身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让绿色流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