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28 15: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宿州市第十一中学 徐 建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以及葡萄牙殖民
者侵占我国澳门的史实;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了解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正确评价戚继光。

3.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郑和是谁?什么时候下的西洋?谁派他

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2、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

地方?郑和船队携带了哪些物品?

3、请你简单讲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4、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
文莱
.
.
材料一:史书记载明太祖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当时明朝经济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材料二:明初造船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
各国的前列。

材料三:明人《顺风相送》中已有“定三针方法”、
“定四针方法”。几个指南针一起运用于确定航向。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
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
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议一议:郑和下西洋需具备哪些条件?
明朝国力强盛
先进造船技术
指南针广泛使用
郑和的个人能力及杰出的领导
(根本原因)
刘家港
刘家港


今印度尼西亚爪哇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连一连:将邮票和所反映的主题连起来
B、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A、郑和受到非洲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
C、郑和到了阿拉伯,把我们国家的丝绸和瓷器送给了当地的人民,传达了我们的友谊。
请根据图片内容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通过中西远洋航行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郑和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玛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 次 1 次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4 艘
随航
人数 27800人 88人 160人
1405-----1433年
明成祖 郑和(三宝太监)
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出发,最远到达 和非洲东海岸。
时间长,规模浩大,友好之行
世界航海史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的了解
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网)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郑 和 七 下 西 洋 时 间
人 物
条 件
目 的
概 况
特 点
意 义
郑和身上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
你对郑和的外交活动有何看法?
推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友好的交往模式
李约瑟评价:
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郑和船队载着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以及大量金银货币,很多时候是用于慷慨送礼。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 严重的后果?
4.戚家军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5.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侵占澳门的?
二、拒绝大海—”冲突篇”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比一比:相比明朝初期,明朝中期的国力有何不同,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
广东
明代抗倭图(局部)
2.戚继光抗倭经过:
(1)1561年编练戚家军;
(2)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3)到福建、广东抗倭,1566年东南沿海 的倭患基本消除。
3.历史意义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与分享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中的“我”指谁?
2.我的愿望实现了吗?
3.通过“我”的事迹,并结合材
料,你认为“我”有什么品质 值得学习呢?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
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晾晒湿物,进入澳门暂时居住。此后不断地在澳门租赁土地,建造房屋,到19世纪80年代,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占据澳门。
宋朝开始,中国造船技术超越阿拉伯,名列世界之冠,中国船舶主宰了远至南亚的海上交通运输。明代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规模、航程的遥远、历时的长久,都是前无古人。
郑和下西洋以后,中国不再发展航海技术。十九世纪欧洲人仗着坚船利炮纵横海上,不断东来入侵中国,而中国只有旧式船舶,毫无还击之力。
海衰国则衰,海兴国则兴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
友好
交 往
战争
冲突
国力强盛
国力衰落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①. 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
③. 国家之间交往应该以和平、互相尊重为主。
②. 要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④.青少年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1.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 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C
3.下列为中外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民族英雄戚继光最主要的贡献是(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D
B
课后实践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3周年,我校将举办纪念活动,请你为该活动做一个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