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 掷一掷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 掷一掷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9 13: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数学思考
“掷一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0——51。
教学背景:
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教学数学的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象,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本课时是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的一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会为三个层次:组合、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对“可能性”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有限次实验的结果上,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运用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渗透概率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
???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点数之和2,3,4,…,11,12,明确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教学难点:探索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点数之和为什么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红色、蓝色骰子各1个、课件一套;学生两人一组,每组红色、蓝色骰子各1个、彩色笔及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认识骰子。
出示一颗骰子,师:认识这个东西吗,以前在哪见过?
师:谁能说说骰子有什么特征?
2、说说一颗骰子可能出现的点子数。
师:现在老师把一个骰子掷下去可能会出现哪几个点子?
师:有没有可能出现0或比6大的数?
小结:一颗骰子掷下去,可能会出现1、2、3、4、5、6六种情况,而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但不可能会出现0或比6大的数字。
二、操作探索。
(一)组合
1.思考:一次掷一个骰子,面朝上的点数可能有哪些?不可能是哪些?
2.教师演示:同时掷两个骰子,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如果两个骰子朝上的两个面的点数相加的和是4,那么红色、蓝色骰子上的点数分别可能是多少?
3.猜一猜:一次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面朝上的点数之和可能有哪些?
(板书:点数之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
4.动手实践,验证猜想:同时掷两个骰子,每个同学掷几次,看看点数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间?
(二)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1.刚才,有谁掷出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是1或13的吗?
教师:看来,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不可能是1或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 ??2.思考: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朝上的面的点数之和可能为2,3,4,…,12,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一样吗?
教师:虽然掷出的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意一个数,但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下面老师把可能出现的这11个和分成A、B两组,如下图所示:
三、学生活动得出结论。
1、学生分小组活动,四人一组,每人轮流掷,并记录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游戏规则:掷出两个骰子,朝上数字的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掷20次,完成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的结果。 师将学生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和是哪几个数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这是为什么呢?(给学生时间说)
师:其实,我们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深入想一想就什么都明白了,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为什么掷出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
四、分析原因,找出隐藏的秘密、理论验证可能性的大小。
1、 教师引出数的组合。
师:现在我们说一说,掷出两个点数的和是2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有几种可能?(出示并介绍表格2) 师:和是3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有几种可能?和是4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和是5、6……12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又各有几种可能?大家好好想一想4名同学合作接着填一填。 请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
2、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 全班汇报。
形成板书:
                     6+1
                 5+1  5+2  6+2
             4+1  4+2  4+3  5+3  6+3
         3+1  3+2  3+3  3+4  4+4  5+4 6+4
     2+1  2+2  2+3  2+4  2+5  3+5  4+5  5+5  6+5 
1+1  1+2  1+3  1+4  1+5  1+6  2+6  3+6  4+6  5+6  6+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7的算式最多,所以7出现的次数也会最多。
师:那点子之和几出现的可能性最小呢?
生:2、12算式最少,所以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最小。
小结: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是7,可能性最小的是2或12。
6、出示表格,再次说明7的可能性最大。
师:老师用表格的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分别都表示一颗骰子,中间表示色子之和。
+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2
3
4
5
6
7
8
3
4
5
6
7
8
9
4
5
6
7
8
9
10
5
6
7
8
9
10
11
6
7
8
9
10
11
12
师:从这个表格中大家看出了什么?(重点展开探究)
师:之所以选择5、6、7、8、9的那一组数,就是因为他明白组成这一组数的组数要多一些,赢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师: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你们明白了什么?
师: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只有通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慎重思考,才能探究出它背后所隐藏的数学奥秘。
五、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师:前几天我碰到这样一件事,某家超市老板在店门口打出了一个“掷一掷”的广告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消费金额达到39元的就可以参加游戏,用两颗骰子同时掷出,设奖项如下:
两颗骰子上的点子之和是1??一等奖??奖品:漫画书一套(价值50元);
两颗骰子上的点子之和是2或12??二等奖??奖品:铅笔一板(价值20元);
两颗骰子上的点子之和是3或11??三等奖??奖品:橡皮一块(价值2元);
两颗骰子上的点子之和是4或10??鼓励奖??奖品:糖一颗(价值0.5元)。
师:小朋友,如果是你,你会参加这个游戏吗?
师:那如果我把不可能中奖的特等奖去掉,把一、二、三等奖的奖品价值升高,你会参加吗?
师:如果当时你在旁边,你会对参加这个游戏的小朋友怎么说?
师:这个社会上有一些骗子专门通过一些技巧,设计一些摸奖游戏让别人上他的当,受他的骗,其实每个游戏中奖的机会都很少,如果我们不好好思考,就会很容易让这些骗子得手,把我们的钱骗走。所以平时遇到事情一定要先思考,再决定干还是不干,不要让骗子得逞。
师:从今天的学习中不难看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了数学你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难题。
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好的,同学们,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你们告诉我,你们学得开心吗?你们有收获吗?还有遗憾的地方吗?
七、课后作业:
1、如果游戏规则改为“甲选择单数,乙选择双数”,这样游戏公平吗?请同学们课后研究一下。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研究同时掷两颗骰子,用大数减小数,它们的点数之差有什么规律?也许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创设了“猜测—实践—验证”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过程,使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体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在生活情境中思考。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才能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所以本课我创设一个学校附近的小店老板在店门口打出的一个“掷一掷”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游戏,体验生活,思考原因,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归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之后再去思考“该不该参加这种游戏”,“中奖的可能性大还是小”?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2、在猜想验证中思考。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来伟大的发现。”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而且学会探究和发现知识的科学方法。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猜测“一颗或两颗骰子掷下去可能会出现几个点子”,“两颗骰子的点子之和可能性最大的会是几”,“几的算式会是最多的”……学生对自己的猜测有一定的期望值,就会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随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验证,思考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结论,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在动手实践中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展开思维。因此,在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前,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两颗骰子之和应该在几到几之间”,“两颗骰子这和可能性最大的会是几”,让学生思考动手实践的目标;在动手操作中,我引导学生掷到一半的时候思考“一直这样掷下去,点子之和几出现的可能性会是最大”,让学生观察实践过程中事情发生的变化,再做出预测;在动手操作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全班同学的实践结果,思考得出结论。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激励学生用心灵去经历体验,发现并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4、在质疑探索中思考。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的质疑是创造灵感的闪现,因为“疑”使学生心里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筋进行思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比如,在学生通过“掷一掷”的实践活动后,得出两颗骰子的点子之和可能性最大的是7之后,我马上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7”出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思考“要想得到点子之和是2,两颗骰子的点子数一定几?3呢?4呢……”使学生通过列出算式,再观察、分析、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获得发展。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构建数学意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培养,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