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
广西藤县藤城中心校 梁凤贞
教学基本内容:西师大版五年级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分析:“小数乘小数”是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处理做出合理解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再次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再由整数乘法的积推导出小数乘小数的积。
教学难点突破:运用小数点向右移动把小数化成整数,运用小数点向左移动把积化成小数。
教学方法及手段: 转化
学法指导: 观察,比较,概括
教学环节设计:
1、出示学校的外景图,引出例题。
2、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再引出例题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的计算,集体讲解时依次在课件上出示。
3、一组口算题练习。
4、教学“试一试”,出示例题的图。
5、出示书上几组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课件)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3×3=9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4×3=12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9_12之间
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2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1万5千元和2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口算题,想不想试一试?
①指名读题,你想说哪一题?自己选择。指名口答。
②大家都能这么快的口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是怎样很快口算出结果的?
【设计意图: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的乘法。同时,具体的长度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呈现了学生不同的算法和错误,并为此资源组织学生辨析、沟通,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初步掌握了算法。】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设计意图:在整数乘法的学习经验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两个因数相乘(0和1除外)总是越乘越大”。教师通过小数乘法的学习使学生打破这种片面的认识,即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因数(0和1除外)相乘,积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大,也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小,还有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大,比另一个因数小。在“做一做”的计算前,先引导学生判断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上述错误认知。如果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3.6×2.8的积是多少?就容易理解了。在练习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判断积与因数大小关系的方法。当然,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越乘越小”的道理,因为这需要学生具备分数乘法意义的相关知识。】
四.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①指名口答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小数,大家都能熟练的进行口算与判断,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也要运用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默读题目。
②首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你是怎样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随堂本上列式解答。
④指名一人口答。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八、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较多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时往往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课始,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算比赛”的情境,。所以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由于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就是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购买各种饮料并计算出应付多少钱,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交流——理解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0”。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