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我要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我要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我要通过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真理。
教学目标:
国民党总兵力减少了一百多万人,战斗力大大削弱
局势:重兵在东西两翼,中原薄弱,江南空虚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一、战略进攻
——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定乾坤
三、最后一战
——渡江战役追穷寇
四、土地改革
——得民心者得天下
邓小平
刘伯承
AAA级
军事电报
大别山
武汉
南京
“我们总算熬到头了,二十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毛泽东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一直处于防御地位
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1947年8月底,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狭路相逢勇者胜!
127
万人
430
万人
内战爆发时 1946年6月
挺进大别山后 1947年8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统区反饥饿游行
决战时机
已经成熟
一、战略进攻
——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定乾坤
三、最后一战
——渡江战役追穷寇
四、土地改革
——得民心者得天下
自主学习——三大战役概况
名称 时间 指挥 结果
1948.9—
1948.11
1948.11—
1949.1
解放了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林彪
罗荣桓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1948.11—
1949.1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浏览课本P115-117)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思考:战略大决战为什么要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资源补给
1.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1948年9月-11月)
指挥:
部队:
意义: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猛虎掏心
指挥:
部队:
意义:
(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1948.11-1949.1)
指挥:
部队:
意义: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傅作义
和平解放
?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战 役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作战方针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战果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
中下游以北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南京
国共划江而治,可好?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战略进攻
——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定乾坤
三、最后一战
——渡江战役追穷寇
四、土地改革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南京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蒋介石退往台湾登机时的场景
材料三: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合作探究】
材料一:运动战、蘑菇战术;挺进大别山;“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瓮中捉鳖” ……
材料二: 在解放军的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斗志,争相投降。解放军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找到解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我们了!”
为什么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军:国民党军队毫无斗志;解放军士气高昂
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战略战术正确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一、战略进攻
——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定乾坤
三、最后一战
——渡江战役追穷寇
四、土地改革
——得民心者得天下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
2.措施: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
;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①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3.土地改革的作用:
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推倒地主立的界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反攻
1947.6——1948.9
粉碎了全面、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标志)
辽沈、淮海、平津
最后一战
1949.4
渡江战役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解放战争
(1946-1949)
【合作探究】结合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年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史实,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6-1949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第一次合作
分 裂
分 裂
第二次合作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国共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利
弊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