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突出中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作文指导序列之四。新教材的改版让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文可考,并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指导到写作,螺旋式上升的作文教学思路,开启了学生对作文及作文基本要求的信念之门。
二、学情分析
国家考试大纲对作文的“基础等级”作出明确规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就强调了“中心突出”是作文内容的关键表现。中心突出要求作文能够表现出作者基本的观点或鲜明的意图,其特点是集中、鲜明。然而目前中学生对写人记事类文章,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面面俱到重点不明,究其原因,没有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中心,没能扣住中心详略得当,没能巧用技法强化中心。为此,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观念,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怎样围绕中心选择素材,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使学生的习作逐渐达到中考作文考纲“中心明确”这一要求,开创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三、学习目标??
1、理解“中心”的含义,认识到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方法指导,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和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
3、贯穿练习,培养围绕中心构思写作的习惯,体验写作乐趣,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和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代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句话中的“意”即为中心,可见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突出中心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内容。
(二)、解读学习目标??
1、理解“中心”的含义,认识到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方法指导,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和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
3、贯穿练习,培养围绕中心构思写作的习惯,体验写作乐趣,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 借助文本,总结方法
1、阅读书中P116页《如何突出中心》这一材料,总结突出中心的方法。
(1)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
(2)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来写。
(3)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4)巧用技法,突出中心。
突出中心的方法很多,今天就选材和详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四)、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1、围绕 “母爱”这个主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哪些材料?请你说明理由。
(1)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2)下雨天母亲忍着病痛来接我,结果母亲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5)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注:选材——恰当、典型、新颖
(五)、详略得当,凸显中心
1、你觉得这篇文章详略是否得当,如有不当,请修改。
那一次,我真后悔
在我的记忆中,有些事情已经随风而去,有些事情却已深深植入我的内心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正过完十岁生日的我,对一切都是这么的好奇,对一切都是向往。当然了,也不知道大人口中的大道理,只知道该吃吃,该喝喝。
我来到了小姑家,小姑家比我家大好多,家具也齐全很多。小姑家还有一个小妹妹,自然也有许多玩具。起先我以为玩具多也多不过一二十件,看到妹妹的玩具箱我才发现,玩具多得让我目不暇接,何止一二十件啊,那简直是玩具的天堂!
正和妹妹玩着,突然看到了放在角落里的布娃娃,不得不说,这娃娃长得真美,用美若天仙来比喻再合适不过:金黄色大波浪头发,长发及腰,正处于短发状态的我十分羡慕,白白嫩嫩的皮肤,照着她明亮的眼睛显得更大了,俏皮可爱的小短裙衬得她的腿又细又长。换一句话说,我想得到她。
我转身去问妹妹,请求她送给我,没想到她不同意!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趁着妹妹不注意时把布娃娃装进了书包里......
傍晚,妹妹的大叫声使每个人的心里捏了一把汗,大家都在寻找布娃娃,站在角落里的我十分矛盾,也很内疚。
回家之后,看着书包里的布娃娃,总感到她的笑是在嘲笑我,我钻进被窝里哭了......
那一次,我真后悔......
注: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仔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六)、推荐阅读,美文共赏
1、你觉得这篇文章的选材有何特色,分析详略写内容。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布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摘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请以“母爱”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用所学的突出中心的知识写作《那一刻,我真后悔》,不少于600字。
五、板书设计
突出中心
1、选材(紧扣中心):恰当、典型、新颖
2、详略(凸显中心):详——用墨如泼
略——惜墨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