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一个文学形象,一旦成为口头或者书面交往中,某一精神现象的代名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这是文学作品最大的成功标志。在中国文学经典中,类似的有“画皮”(《聊斋志异》)、东郭先生(《中山狼传》)、诸葛亮、张飞(《三国演义》)、林黛玉(《红楼梦》)等等。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皇帝的新装》现在指什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文。
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请同学回答问题,检查字音、字形的预习情况。
生:1.注音
炫耀 称职 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生:2.解释 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师:请同学介绍作家作品。
生:3.作家作品: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共写了168篇优美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师:请同学介绍文章体裁。
生:4.文章体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 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现在我们进入正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篇童话有哪些人物?
生: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
师:文章线索是什么 ?
生:新装。
师:文章围绕线索“新装”是怎样展开故事情节的?
生: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生:补充“揭新装”。
师:请大家思考老大臣、官员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生:原因: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师:皇帝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生:原因: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师: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生:原因:怕被嘲笑,怕被杀头。
师: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生:原因: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师:在情节讲述中文章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生:表现了皇帝的愚蠢、昏庸无能、自欺欺人。
生:表现了老大臣的愚蠢、虚伪、阿(ē)谀(yú)奉承(老师正音)。
生:老百姓的愚蠢、怕事。
生:小孩子的天真单纯。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找好人物描写的方法,只有找对方法才能准确的分析人物的性格。下面我们再来看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生:夸张。
师:请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分析。
生:找到具体句子并朗读。
生:补充讽刺、反语,并找到具体句子朗读。
师:现在我们回顾刚上课时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个文学形象,一旦成为口头或者书面交往中,某一精神现象的代名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这是文学作品最大的成功标志。在中国文学经典中,类似的有“画皮”(《聊斋志异》)、东郭先生(《中山狼传》)、诸葛亮、张飞(《三国演义》)、林黛玉(《红楼梦》)等等。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皇帝的新装》现在指什么呢?
生:现在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愚蠢、昏庸无能、自欺欺人。”
师:非常好,这就是文学史上称的“典型共名说”
师:思考1.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来揭穿这个谎言?
生:谎言并不难识破,具有普通的人的感觉就能认清。
生:谎言其实并不拥有特殊的力量,只要小孩子喊一声,它就完蛋了。
生:“所有的老百姓”,也并不顽固,只要有人,哪怕是小孩子,带头一呼,就觉醒了。
生:皇帝对真理也没有特别抵御,他立即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任何衣服,甚至“有点发抖”。
师:这就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谎言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这是比盲从谎言更为深刻的一笔。
师:最后为何还要写滑稽并没有因百姓和皇帝都意识而结束?
生:安徒生虽然是写童话,在幻想世界中自由的想象,但他很现实的知道:即使意识到了荒谬、虚假和欺骗,也不能马上就能改变。
生:要真正改变现实世界中的不合理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师:补充小结,童话特点。
因为要揭示的是具有普遍性、跨越时代历史的问题,所以童话故事一般开头不强调具体的地点和时代:有时候连主人公的名字、年龄也都是含糊的。好处:突出普遍性,不局限某一国,而是人类生活一种普遍精神现象。
师:作业
阅读《丑小鸭》、《海的女儿》,
想象皇帝如何爱新装,给文章开个头。
(下课铃响)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