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综合学习课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综合学习课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9 11: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洞察千古“骗局”中的人性美丑
――人教版七上第《皇帝的新装》综合学习课例实录
教学构想
(一)构思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皇帝的新装》综合学习课中尽可能体现上述理念。
(二)教学思路:“取经”情境导入,“破案”游戏激趣,“三读”出真味。
由《西游记》“师徒西天取经”故事情境导入,以“破解骗局”游戏为主线激趣,以自主预学为基础,通过听、说、读、演、评、写等多种活动形式赏析课文。鼓励学生立足文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探究,师生、生生、生本对话,解决自主预学提问中的难点,展示个性化的感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于“三读”中出“真味”。(一)趣读赏文,把握大意,读出原味。(二)共读解疑,评析人物,读出深味。(三)研读悟理,探究主旨,读出新味。整节课的重心,紧扣文本,关注细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领悟。以“大人们”与“小孩”形象的对比分析为突破口,探究“骗局得逞”的根因--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种种人性弱点。呼吁人们人们向孩子学习--保持纯真,实事求是,弘扬人性的真、善、美。
二、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大人们”与“小孩”两组不同的形象,对比探究故事中“大人们被骗” 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自主阅读《皇帝的新装》,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2、完成导学案。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教学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首先让我们跟随着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乐曲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背景音乐《白龙马蹄朝西》,骑马舞动作小热身,情境导入童话世界。)
师:(评书式讲述)话说那唐僧师徒四人马不停蹄、一路朝西,一心只想求取真经。这天路过某国,正要换取通关文碟,却闻发生了一桩惊天骗局,至今,仍未破解!那悟空生性就好打抱不平,非要破了这案。据说丹麦智者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详细记录了案情经过,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中文版本,用火眼金睛反反复复地照了好几遍,也没能发现躲在文字里面的妖魔鬼怪,真是好不烦恼!于是,他向我们发来了“英雄贴”,聘请我们帮忙破解骗局。既然,大圣前来相求,我们就不便延误,立刻出发吧!
(二)预学反馈,明确重点
师:课前大家进行自主预习,请科代表潘朗将预习情况公布一下。
生(潘朗):同学们在课前不仅做了读书笔记,还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疑问。其中读书笔记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有:靖童、冰倩、晓琳、小萍、伊琪、思然、嘉楠、沛婷。大家一共提出了28个问题。 其中自主提问质量比较高的有:荣聪、永浩、凯升、宝杰、旖盈、幸莲、伟杰、伊琪、濠轩、铭怡、沛婷、杏芝、彩彤。28个问题中,有些问题,问的是故事的具体内容。有些问题,问的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有一些还抓住细节来提问。有些问题,问的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皇帝、大臣、百姓。
师:这些问题当中,旑盈同学的问题正好帮我们找到了破案的线索,请她来说一说她的问题。
生(旖盈):我提的问题是“为何一个如此简单的骗局,却能蒙骗所有人的眼睛?”
师:根据这个线索,我们确定了破案的重点,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文中“大人们”与“小孩”两组不同的形象,对比探究故事中“大人们被骗” 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趣读赏文--把握大意(读出原味)
1.自主预学反馈--概览全文,理清骗局的来龙去脉
师: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骗局的来龙去脉,看哪位高手能首先接招,说说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生:皇帝爱新装、骗子说新装、大臣看新装、百姓谈新装、小孩揭新装。
生:皇帝要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百姓说新装、小孩破新装。
……
师:大家的归纳字虽不同,意思相近。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百姓赞新装、小孩揭新装。从事情经过及主要人员来看,这是一个简单的骗局。(屏幕出示:全文思路小结图)
2.合作预学展示--剧本表演,审视行骗的手段“新装”
(屏幕出示:新装的由来?新装具有哪些特点?手段很高明吗?)
师:悟空不理解了“就一件衣服,也能让人上当受骗?难道是行骗手段相当高明?”我们赶紧去审察一下行骗的手段。有请合作小组表演
(学生课本剧表演:第一幕“骗子巧舌如簧说新装”)
师:谢谢他们精彩的表演,请大家结合自主预学2,说说自己对新装和骗术的看法。
生代表自由发言:这是一件花纹和图案都分外美丽的新装……这是衣料很轻的新装……这是一件聪明人才能看见的新装……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总是强调“的确没有东西”“事实并不存在”“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生:我来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一件根本就不存在的新装。骗子们根本就没有干活,他们只是花言巧语地说了几句话,尤其是强调了新装的特性。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新装的特性。(屏幕出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衣服。)如果你看不见这衣服,也就意味着你是……(生:不称职的)你是……(生:愚蠢的)甚至是……(生:不可救药的),看骗子的设计多么阴险!这句话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击中了人性的弱点(板书)。更要命的是,骗子还在前面加了一个词,(生:“任何”)。也就意味着包括了所有的人。不管你是……(生:百姓),你是……(生:大臣),还是……(皇帝),都包括在里面。他在前面加了一个定语“任何”,百姓,还是大臣,甚至你是皇帝,都包括在里面。但是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看一看:真的是对任何人都起作用吗?
生:从课文的33段,我们可以知道,小孩子不包括在里面。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一生举手起来读)他说的是真话吗?(生:是)原来对这个孩子就没有起任何作用!好,我们都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看来,这是一个连小孩都能看穿的骗局,从行骗的工具及手段来看,还是一个简单的骗局。(屏幕出示:新装特点小结图)
(四)共读解疑--评述人物(读出深味)
师:看来,只有孩子敢说真话,可是,就是这个连小孩子都能一眼看穿的事实,大人们为什么却一个个谎话连篇?
师:事不宜迟,那我们就把涉案的大人们一个个带上庭来……(屏幕依次出示人物形象图案-老大臣、大臣、皇帝、骑士、百姓),请大家分小组审案,看看“他们为什么都不说真话?”(屏幕出示字样)请
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在“皇帝、大臣、百姓”当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范围提示,有感情朗读,交流批注,紧扣词语、审查细节,挖掘出被骗的根本原因。同学们我们分组读起来吧!
(生以小组为单位,商定审议对象,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到跟他对应的段落或语句,一起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或表演),然后每人结合读书笔记及批注交流人物特点及被骗原因。师巡视并依小组需要提供相关帮助)
师:看来各小组在审问过程中都有不少的发现。下面进入全班议案环节,请各小组做好展示分工。(组长汇总意见,做好展示分工:几人朗读,一人说批注、一人上台板书关键词)我们按顺序来评审,先说说老大臣,哪个小组先来评审?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朗读展示、评议汇报、关键词板书,评议表述格式:我认为这是一个(群) 的大臣、皇帝、百姓)
小组1活动:(齐读描写老大臣相关语段8-10) 我们认为大臣们受骗的原因是爱面子,不敢说出真相,说出真相可能会被贬官,那自己的前途会彻底没有了,原因二,他们太过于虚伪了,然后呢,他们明明看到的是织布机,皇帝身上穿着没有任何东西,但他们不指出,然后原因呢,就是,他们被骗子的一句话框住了,不相信自己,而是相信骗子的那一句话!(代表上台板书关键词“爱面子、虚伪”)
师:说得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0段。(生齐读)从“我从来没有怀疑自己”看出本来老大臣对自己是充满自信的,但是他说“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一点”指什么?(生:自己看不见,可能很愚蠢)是啊,他开始变得(生:不自信了)第12段他决定说谎,还要报谎话呈报皇上,都是因为他的(生:爱面子、虚伪)他因此成为了虚假信息的传递者,就像是我们当今社会上的虚假广告明星代言人。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评议大臣的?
小组2活动:(读描写大臣相关语段17)我们认为第2个官员是出于自私,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而说谎,(生上台板书:自私)
小组3活动:(读描写骑士的相关语段24)我们发现最高贵的骑士们面对着什么也没有,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还说“一点也不错”,看出他们的阿谀奉承,不诚实,表现一点也不高贵。(生上台板书:阿谀奉承)
师:是啊,这个小组关注了这个细节,这些原本在皇帝心中“诚实、理智、称职”的高贵的大臣,在内心弱点的左右下一个个都变质了。如果你是皇帝,拥有一帮这样的大臣,你会觉得(生:很可悲。)那么皇帝自己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哪个小组来说?
小组4活动:(读描写皇帝的相关语段5)这个皇帝他明明想看衣服,他却不自己去,先派老大臣去,可以看出他是个狡滑的人。(生板书)
师:他认为自己无须害怕,说明了他怎样?(生:他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好,请大家把这个词语也记录下来。但这个极度自信的皇帝在第21段却有另一种表现,我们大家一起去读一读。(生读)这里有一个词“骇人听闻”,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可怕!非常惊人!
师:是什么让他觉得很可怕?(生:发现自己看不见衣服)对,这段有两个反问,表现出皇帝内心极度的(生:害怕、恐慌),同学们,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把它记录下来!多么可悲,皇帝不仅没有面对谎言用权威去维护真相,还用谎言去掩盖了骗局,他迷失了自我。
小组5活动:(读描写皇帝的相关语段3)我们认为这个皇帝不热爱国家,不管理国家和军队,整天只想着新衣,花了很多钱,很奢侈,爱慕虚荣,还想通过衣服来判定大臣的称职不称职,是个愚蠢的皇帝。(生板书)
师:恩,皇帝爱美本身有没有错?(生:没有)
生:但是他爱衣服成癖,丢下国家、军队、和人民不管,就很愚蠢了。
师:是啊,一旦爱好成了病态的,就很危险了。他不想动脑来管理国家,还想通过衣服来检验自己手下的官员,真是愚蠢到家了。
小组6活动:(读描写皇帝的相关语段21)我们觉得这个皇帝很虚伪,没有衣服,还在镜子前面扭来扭去,自欺欺人。(生板书)
师:说得好啊,他前面说了一个谎言,后面就要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现在还用行动来为自己圆谎。
小组7活动:(读描写百姓的语段32、34)百姓也因为爱面子,怕自己的邻居嘲笑自己而说假话,他们胆小怕事。(生板书)
师:大家请注意,百姓们起初对新衣是抱着怎样的心理?(生:渴望)请找到句子读一读。(生:读第五段。)渴望干什么?(生:测验一下别人)看,同学们,这也是人性最可怕的弱点,往往看不到,或不相信自己会有问题!
小组8活动:我们小组想用颁奖的形式给这些大人们一个评议。最可笑奖-皇帝,因为他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最可恨奖-骗子,因为他狡滑伪善。最卑鄙奖-大臣,因为他们虚伪自私、溜须拍马。
师:(屏幕出示:骗局成功思路图――简单的骗局、复杂的人性)骗子固然论罪当诛,但是涉入骗局的大人们本身也难辞其咎。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尊重事实本身,敢于正视自我,如果你是皇帝,你本来可以……
生:如果我是皇帝,我本来可以直接揭露骗局,让骗子受到处罚。
生:如果我是大臣,我本来可以如实禀告,并依法逮捕骗子。
生:如果我是百姓,我本来可以说出真话,告诉皇帝千万不要上当。
师:是啊,无论你是百姓(大臣、皇帝),本来都可以义正辞严地揭露这个骗局,但是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所有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受骗,这个简单的骗局之所以得逞,这个简单骗局之所以畅通无阻,是因为骗子的炒作的新装特性,牢牢地击中了人性的弱点(请生读前面生成的黑板板书贪婪、自私、虚荣、恐惧、怀疑、骄傲、嫉妒……) 骗局真相大白!
研读悟理――探究主旨(读出新味)
师:如果不是小孩的一句话,这个骗局可能还没有结局。但是,值得深思的是,难道这些大人们生来就是这样的吗?这些弱点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敢说真话的偏偏是个孩子?孩子身上有哪些美好(板书)我们大人们已经丢失了呢?(屏幕出示: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代表板书孩子美好品质关键词。)
生:孩子天真、单纯,没有考虑那么多。
生:孩子不懂得那么多的社会规则,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人不敢说的,他都敢说。
生:孩子的心灵纯洁,直率纯真。
师:同学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个纯洁无暇的孩子,但是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染缸,随着对功名利禄等的无休止追求,这颗纯洁正直的心慢慢地扭曲、变形,甚至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师:还有一个细节,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用词精当、准确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竟然没有标明这个骗局发生于何年何月哪一个国家,那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是作者编出来的,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师:恩,你说到的这个正是童话本身的特点之一,想像(板书)丰富。
生: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现在的社会也还存在着。
……
师:也许,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这种人性的弱点具有普遍性(屏幕出示),他在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着。每个人都应该去正视它并改变它。而童话,能照亮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多一点(生读黑板上生成的板书上:纯洁、天真、直率、勇敢……)
师:所以,作为孩子,我们也有一份责任,除了保持自己特有的纯真不受污染,还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唤醒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已经迷失自我的大人们,请结合自己的感悟,给故事中的大人们、给现实生活中的大人们一些忠告。
生:作为国家的最高元首(皇帝),你要放下不良的癖好,多关注自己的国家、军队、百姓。作为身居要职的官员(大臣),你应当放下虚荣与面子,回归事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普通的百姓,你应当放下怯懦与胆小,保持朴实的本性……
师:啊,没想到,我们的同学这么聪明能干,在破解骗局的同时,还收获了这么多哲理,给了大人们这么好的忠告。悟空也忍不住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悟”,给我们发来了帖子,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放下物欲,返朴归真,放下得失,天性自然。真经不用他处求,世人世相多琢磨。
师:悟空说,看来俺我孙还得多向孩子们学习!其实,这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本意,看安徒生来了(屏幕出示形象),他通过这一个个经典的形象,反映生活,启迪人生哲理。他说,“儿童,就是天然的哲学家”。大家可能不知道,《皇帝的新装》改编自西班牙的民间故事《赤身裸体的国王》,本来在结尾没有这个男孩出场,他专门设计了这个男孩,就是想用他的声音告诉我们:(出示幻灯)
生齐读:“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安徒生”。
师:同学想想,故事结束时,百姓们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吗?那皇帝呢?
生:皇帝明知自己没穿衣服,但是为了那所谓的“面子”与“虚荣”,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坚持把流行举行完毕。
师:正如安徒生所说的,权力越大的人越愚蠢,地位越高的人越虚伪啊!而正我们中国文化说的那样:德不配位者必有殃!(屏幕出示)
(六)拓展迁移--阅读延伸
师:同学们,读书可以增长智慧、修身养德,少年正是读书时,经典不厌百回读,课下还可以去进行对比阅读、拓展阅读,还可以去探究、去读写、去表演……
(屏幕出示课后阅读指导:
1.对比阅读:《赤身裸体的国王》西班牙民间故事
2.拓展阅读:《皇帝的新衣》叶圣陶;《一篇没有完的童话》鲁兵
3.改写剧本,表演阅读: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改写成对话剧本。
4.探究阅读:带着没解决的疑问,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和小组成员们继续探讨,得出自己的感悟。
5.网络读写:在“皇帝的新装”面前,在说真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生命代价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可到“人教网/中学语文学生论坛/《皇帝的新装》专题”发表,
网址:http://bbs.pep.com.cn/forum-7-1.html。)
(七)哲思结语:
告别了安徒生,老师心中留下了一个疑问:小男孩长大以后,还会说真话吗……(生小声讨论,有的摇头,有的说“会”)答案一定在不同人的心里,人生的路很长,怎样才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保持真实的自我,这是我们一生要追寻的课题。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行动去论证,走向人生的至真、至善和至美!
附1: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丑恶) (美好)
虚伪、愚蠢―――――天真、无私
人性
自欺、自负――――――诚实、无畏
想像、夸张
附2:课本剧
  (老大臣上)
  侍从:(立于椅旁)老大臣求见!
  宫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老大臣立于台侧,官员上)
  侍从:官员求见!
  宫女:皇帝正在更衣呢!
  (官员立于大臣旁,两骗子上)
  侍从:两裁缝求见!
  皇帝:快快宣见!(离开更衣处,坐上椅子)
  骗子甲乙:参见陛下!(行礼)
  皇帝:你们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吗?
  骗子甲:我们是从遥远的东方专程赶来为陛下效劳的。
  骗子乙:我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料来。
  骗子甲:这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骗子乙: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那可真是理想的衣服!我要有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愚蠢,哪些人不称职了。来人呀!多多地给他们金子,让他们马上开工!
  大臣、官员:遵旨!(众人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