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体育课件 -双手前抛实心球 全国通用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体育课件 -双手前抛实心球 全国通用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19-07-29 10: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水平二:双手前抛实心球(新授课)
目录: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场地器材


教学效果预计





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于小学阶段水平二的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之外,还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内容游戏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双手前抛实心球和搬运接力。双手前抛实心球是投掷与游戏教学中最基本的动作,主要发展上肢力量素质和协调性,是小学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实心球投掷动作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双手前抛实心球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完整完成技术动作,全身协调用力,就比较困难。因此,双手前抛实心球重点是双腿用力蹬地;难点是上下肢协调用力。第二个内容是搬运接力,属于辅助类教材。对发展学生移动速度、灵敏等素质,培养学生在比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比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的后半段还能够保持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把这两项内容安排在同一课次,一是根据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既有上肢为主的练习,也有下肢为主的练习,既有发展力量素质、协调性的练习,又有发展速度的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和发展。二是依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对于投掷这样的运动项目,他们一般不给予太多的关注,如果要学习,也是应付了事,原因有二,一是嫌器材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呢?是我这节课课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安全的的因素考虑,我采用了器材的多元化使用,其次又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性别差异,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用软式排球代替实心球,学生可利用适合自己的轻器械和练习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习正确的抛实心球方法,并能说出用力方法。

2、技能目标:90%左右的学生能做出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动作,做到用力顺序正确,向前上方抛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力顺序与出手角度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用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发问题法、直观教学法、情绪激励法、合作探究法

巡视纠正法、游戏竞赛法

学法:观察法、对比法、实践法、探究法、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

1.?课堂常规(1’)

2.创设情境(1’)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与学习要求



(二)准备部分(6’)

1.图形跑(3’)

2.徒手操(3’)
(三)基本部分(20’)
1.友情传递(4')


2.合作探究(5')


3.抛出好角度(6')


4.奔向“太阳”(7')
? 游戏(6’)
搬运接力赛

(1)、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在场地进行比赛。

(2)学生分成4组站在白线后面,在离白线20米的地方与队伍相对应的画4个圆圈,在圆圈中放一个实心球,每个排头手持1个实心球,听到教师的哨声后,立刻出发,跑到圆圈处,将手中的球与圆圈中的球交换,并快速跑回起点递交给下一个同学,依此类推,最先完成的一组为胜者。

要求:在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学生自我组织比赛,在比赛中公平竞争、遵守规则。
(四)结束部分(4’)
1.?放松活动:师生同做心理手语操——《相信自己》。

2.学生背诵口诀,温习动作要点。

3.学生对自己、同伴、老师进行大胆评价。

4.教师小结,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计划。

5.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

软式排球40个

呼啦圈4个

录音机一台
教学效果预计

1.练习密度:35%—40%

2.平均心率:115—125次/分

3.练习强度:中偏后期达到高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