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基础+培优+提高)练习(3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代诗歌四首》(基础+培优+提高)练习(3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9 11:18:09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培优练习
一、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清平乐·村居
1.“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2.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二、《钱塘湖春行》《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1.欧阳修写的是 暮春(或“晚春”“季春”) 时的景物。
2.修辞手法:拟人、 夸张
表达效果: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三、湖 上
  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四首》基础练习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
3.首句点出 ,第二句传达出 。(2分)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四、《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2.《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家。他与 、 、 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观沧海》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
2.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3.闻讯的时节——暮春。 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
1.唐 王湾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客路 行舟
4.潮平两岸阔
5.D
四、《天净沙·秋思》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A

《古代诗歌四首》提高练习
一、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5.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 第二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曹操《观沧海》
1.观
2.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C
5.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 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
1.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 合理即可)
3.D
4.D
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C【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