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课《氓》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课《氓》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9 12: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诗经《氓》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和情感特点
2、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准确诵读本诗,注意本诗的音节和韵律。
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
3、掌握文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就拿诗歌来说,就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哪能一部诗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明确:《诗经》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篇其中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明确:《蒹葭》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主人公执著地追求爱情而不得的惆怅心情,主人公对爱情的表达是非常大胆的。《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其中有许多诗是和《蒹葭》一样写爱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一诗歌集中的著名爱情诗歌:《氓》。(板书:《氓》)
二、 回顾《诗经》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三、 听《氓》的配乐录音带,接着让学生齐读全诗,并正音。
指导学生诵读:《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诵读完全诗后,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四、文章结构:
婚变
决绝
情节
恋爱
五、情感基调和性格特征的分析
1、理解本诗歌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概括,进行展示。)
情感基调:热情 幸福 怨恨 沉痛 清醒 刚烈
2、《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对比的运用
婚前: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女主:
婚前:痴心
婚后: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氓: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六、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本文情节、情感基调和情感变化。
1、总结氓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负心)(憨厚老实)(自私变心)(冷酷无情)(热情纯真)(辛苦蒙辱)(毅然坚决)
2、诗中女子的形象:
是一个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勤劳、温柔、坚强.婚前,纯真热情,婚后辛苦而蒙受耻辱.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可见其清醒刚烈的特点.
3、讨论: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士之变心说
(2)、年老色衰说
(3)、社会制度说
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七、布置作业。
1、 除了“赋”, “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本篇诗歌有没有呢?找出来。
2、 将《氓》改成现代诗。
3、 背诵全文并预习《采薇》。
补充: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有哪些?
第一,战国时人吴起。吴起为卫国人,妻子为齐国人。鲁国国君看中吴起的军事才能,想拜他为将,但又担心其妻为敌国之女,恐吴起立场不坚定,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为表心迹,获得自己想要的位臵,吴起竟然伤心病狂地杀掉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吴起身为一代名将,深通韬略,战功显赫。名气够大,行径又极其恶劣,故排第一。
第二,三国时人刘安。刘安本一猎户,某日,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刘备兵败,逃跑途中偶然投宿他家。因刘安家贫如洗,又正是兵慌马乱的时候,拿不出什么招待刘备。他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煮给客人吃。事出《三国演义》。这小子最不是东西,为了追星,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本该列入第一,但考虑到他本人身贱名微,所以屈居第二。
第三,战国时人平原君赵胜。赵胜为赵国公子,为增加自己的势力,平时养了一大群门客。某天,他的小老婆在楼上看到一个驼背瘸腿的人从楼下路过,样子很滑稽,就笑了起来。谁知这个跛子,却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径直找到赵胜要求斩掉美人以谢罪。当时遭到拒绝,后来门下食客越来越少,经打听方知,与门客们认为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重色轻士有关。于是平原君下令斩了这个小老婆的头,门客又重新多了起来。这个故事原来是被当作轻色重义的美谈讲的,影响极坏,为正视听,将其列为第三。
第四,唐明皇李隆基。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几乎被当作自古以来帝王真爱的典范。可是,一旦大祸来临之际,他却为了平息兵变,保护自己,不惜将自己的爱妃交给叛军去处臵,演出了一场“三军不发可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悲剧。后来的许多文人想以事出无奈为他开脱,杜撰出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缠绕于杨贵妃颈上的一丈白绫无情地宣示了李隆基极端自私的负心汉面目。因杨李的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巨,同时杨贵妃之死毕竟不是李出于主动,两相考较,位居第四。
第五,宋人陈世美,戏剧中的人物,由于他的典型性,在国人心中陈世美三个字几乎就是负心汉的代名词。包公戏《铡美案》使他与秦香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他为世人所痛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普世性。古往今来,男人有钱就变坏,几乎成为一种定律。历朝历代,陈世美们从未断绝,逮至今日,又呈蓬勃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陈世美对家庭的背叛,合乎人们内心中的常情,未到不可饶恕的地步。如非他后来利令智昏、狗急跳墙,欲指使别人杀掉老婆孩子,他本来罪不至死,也没有资格列入这个排行榜中的。
第六,唐人元稹。元稹是中唐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以来被人们引为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名句。但他在现实中却是一个玩弄女性的浪荡子,欺骗女性感情的负心汉。在他年轻落魄山西时,曾处心积虑地勾引良家少女“崔莺莺”,弄到手后,又将其抛弃。这段经历在他自己撰写的《莺莺传》中有详尽的描写。元人王实甫据此写出了《西厢记》,将原本始乱终弃的一段悲剧(相对崔莺莺来说)演绎成一出“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大团圆式喜剧,从而,开创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符合市民欣赏习惯的才子佳人戏的传统。《西厢记》里的张生的多情,更反衬出生活中的元稹的无情。鉴于以元稹实事为原型的《西厢记》的影响力,元稹被列为第六位。
第七,明人李甲。李甲与杜十娘之间发生的事,又是一段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出于明人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落魄书生李甲遇到当红妓女杜十娘,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杜十娘以为遇到知己,遂毅然脱离青楼,随李甲回乡。谁知还在途中,李甲便贪图钱财、背叛誓约,私下将十娘卖给富商,导致十娘投江自尽。妓女从良,自古以来,有好结局的不多。李甲的可恶之处在于,不但贪色,更加贪财,而且他背叛的时间也太快了些,故列为第七。
第八,三国时人刘备。这位刘安心目中的大英雄,与他的先祖刘邦一样,每到危急时候,总是抛下老婆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而且,他的那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千百年来,流毒甚广,不将他列入,不足以平女民愤。所以,在这里让他屈尊坐了末位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