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17 古诗三首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天
门
山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步伐一起去游览天门山吧!看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mǔ)吟留别》等。会写字duànchǔzhìɡūfān连一连。相互对峙,出,突出。
孤独的一叶小舟。
从中间被断开。词语解释中断
相对出
孤帆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初读感知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这一句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诗歌解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行舟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作者以背景的单纯突出 “孤 帆”之 醒目。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岸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 “两岸青山相对出”中 的 “相对”有何作用?望
天
门
山天门中断
青山相对
长江东流雄壮、秀丽热爱赞美祖国壮丽大好河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诗词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著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等。宜yí适宜 相宜亦yì人云亦云抹mǒ抹擦 抹杀yǐnchū词语解释潋滟
空蒙
相宜适宜。
波光闪动的样子。
云雾迷茫的样子。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初读感知诗歌解读 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多娇。 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而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喻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都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山色淡妆浓抹晴方好
雨亦奇比西子
总相宜借景抒情比喻热爱赞美祖国壮丽大好河山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负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著有《乌衣巷》《陋室铭》《浪淘沙》《秋词》等。庭tínɡ庭院 家庭jìnɡwèimóyáoyínpán镜未磨
遥望
青螺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远远地望去。指君山岛。词语解释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起读一读体会诗人的心情吧!初读感知诗歌解读 诗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两相和,月光和湖水交融
在一起非常和谐 近景——柔美水平如镜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翠,远看君山远景——壮美洞庭湖 月光下,君山更加更加青翠,洞庭水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 诗人为什么把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铜镜? 一是因为月光下看不真切;二是湖面宽阔,波光粼粼,迷迷蒙蒙。只有“镜未磨”才能形象贴切地表现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赏和喜爱之情。望洞庭洞庭秋色湖、月两相和潭面如镜宁静柔和洞庭山水水面如白银盘君山如青螺宽广壮美热爱赞美祖国壮丽大好河山多音字练习: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1.对事物充满好( )奇是一件好( )事。
2.奶奶用石磨( )磨( )豆腐。相xiānɡ(相对)
xiànɡ(照相)奇qí(奇怪)
jī(奇数)好hǎo(好处)
hào(好奇)磨mó(磨刀)
mò(石磨)hàohǎomòmó积累词语含反义词的词语:
淡妆浓抹 朝生暮死 早出晚归 古往今来 大同小异 今非昔比
喜新厌旧描写景物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写文章要注意多角度地观察,捕捉景物的特征,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喻为“淡妆浓抹”的西施,读来给人清新的感受,别具特色。写作手法我们在写文章时,该如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呢? 首先把景物看作是可以与自己交流的活物。其次要结合景物的特点,对景物进行联想和描绘,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举例】 啊,西湖!你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杭州。游船在湖面上缓缓滑过,漾起一圈圈波纹;柔美的柳枝在湖面上随风摇摆,在水上划起层层涟漪……湖边高大的梧桐树就像站岗的哨兵,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拓展延伸描写景色的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3.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根据意思写诗句。随堂小练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思路提示:
古诗重在朗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朗读时,速度要适中,停顿得当,读出不同的语气。边读边将诗句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以入境悟情。这三首诗歌均是七言绝句,抓住2、4句的押韵和诗歌内容背诵即可。默写《望天门山》时,要注“断”“至”“孤帆”这些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