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教学设计
课 时:2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为两首简单易学的台湾童谣,通过歌曲《月亮月光光》和《放纸鹤》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并通过两首歌曲的比较、辨别,使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此外,在演唱、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会海峡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及对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共同期盼。
教材分析:台湾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本课选取的两首台湾闽南童谣都充满童真童趣,又包含深情。其中,《放纸鹞》是根据台湾民谣《一只鸟仔》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放纸鹞是指放风筝,是闽南地区过重阳节的特有风俗。歌曲为民族调式的商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歌词寓意深刻,通过“放纸鹞”这个传统活动来倾述对台湾同胞的思念,表达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共放纸鹞”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对东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祖国与社会的体验感受逐渐增强,本课通过两首台湾童谣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渴望和期盼,以此加深对小学生的爱国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对比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放纸鹞》
第2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放纸鹞》,掌握八分休止符等乐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和交流互动等方式,学会唱台湾闽南童谣《放纸鹞》,并学会通过音乐感受歌曲传递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放纸鹞》活泼的风格,感受休止符为歌曲带来的跳跃的感觉,体会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共放纸鹞”的美好愿望,培养学生的对海峡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和爱国之情。
重点
学唱歌曲《放纸鹞》。
难点
感受和掌握休止符给歌曲带来的跳跃的感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有关风筝的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栓得牢,喜欢微风吹,害怕大雨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对象——风筝;古往今来,放风筝都是受人喜爱的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分享有关放风筝的古诗词。
板书课题:《放纸鹞》
猜谜语,观看图片,回忆和分享有关放风筝的古诗词。
以猜谜语和图片展示的途径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回忆古诗词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与共鸣,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通过音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歌曲《放纸鹞》,并让学生思考歌曲表现出的画面,引导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蓝天下,许多人在海边的沙滩上放风筝(纸鹞),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风筝飞向蓝天,就像一只只美丽的海鸟。海峡对岸的同胞能看到我们的风筝吗?他们此时此刻是不是也在放风筝呢?希望我们的风筝能迎着海风,把我们的思念带到宝岛”
2.新歌学唱。首先,学唱歌谱,由教师先进行弹唱,引导学生模仿老师学唱简谱,并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打节拍,感受休止符;接着,让学生大声朗诵歌词,体会歌词传递的画面和情感;最后,示范整首歌曲,完成整首歌曲的教学。强调4/4拍和稍快、活泼以及休止符带来的跳跃的演唱要求。
板书要求:4/4拍、稍快和活泼、跳跃(八分休止符)
3.乐理知识。解释休止符(写法、读音和时值等),引导学生用上手握拳的手势来表示;让学生尝试将《放纸鹞》中第1~第2小节的休止符改为长音,感受其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而感受休止符带来的跳跃的韵律感。
认真聆听音乐,思考歌曲表达的意境和画面,踊跃举手发言。
认真学唱歌普,通过拍手的方式感受休止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熟悉歌词;聆听老师示范演唱,轻声跟唱歌曲。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配合老师的要求,感受休止符带来的跳跃的感觉。
1.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从乐谱到歌词到整首歌,层层递进;教师示范演唱以及让学生打节拍的过程可以做大程度帮助学生体会休止符的作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借助拍手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并感受休止符带来的韵律感。
巩固练习
4.演唱练习。让学生跟着琴声,女生唱一句、男生唱一句,并在演唱的过程中,模仿拍皮球的动作,注意休止符,感受跳跃的感觉;引导学生自己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
积极参与演唱并展示表演。
4.用男女分组演唱并互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同时,边唱边拍手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拓展延伸
5.拓展学习。让学生分别听一听湖南民谣《放风筝》和河北民谣《放风筝》,引导感受不同地方文化的魅力。
认真观看视频、聆听音乐,体会地方文化的魅力。
不同地区民谣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大程度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课堂小结
1.《放纸鹞》是根据台湾民谣《一只鸟仔》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放纸鹞是指放风筝,是闽南地区过重阳节的特有风俗。歌曲为民族调式的商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歌词寓意深刻,通过“放纸鹞”这个传统活动来倾述对台湾同胞的思念,表达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共放纸鹞”的美好愿望。
2.从音乐情绪和意境、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结束音等角度对这首歌曲进行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板书
《放纸鹞》 1=A4/4
稍快、活泼
跳跃(八分休止符)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课件19张PPT。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第2课时
花城版 六年级上新知导入猜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栓得牢,喜欢微风吹,害怕大雨浇。谜底:风筝新知导入 古往今来,放风筝都是受人喜爱的娱乐活动。想一想,有没有学过有关放风筝的古诗词,跟大家分享下!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怀潍县》
郑板桥(清)
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欣赏歌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放风筝的台湾童谣《放纸鹞》,说说这首童谣表达了什么画面?欣赏歌曲 蓝天下,许多人在海边的沙滩上放风筝(纸鹞),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风筝飞向蓝天,就像一只只美丽的海鸟。海峡对岸的同胞能看到我们的风筝吗?他们此时此刻是不是也在放风筝呢?希望我们的风筝能迎着海风,把我们的思念带到宝岛······新知讲解新歌学唱学唱歌谱!1=A4/4 老师先唱,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给我打节拍,注意休止符“O”!新知讲解新歌学唱大声朗读歌词!新知讲解新歌学唱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这首歌曲?稍快、活泼新知讲解乐理知识 《放纸鹞》一曲中有较多的休止符,其中除已学过的四分休止符“o”外,还有其他休止符。休止符读闭口音“m”,用上手握拳的手势来表示。新知讲解乐理知识常用休止符与音符对照表新知讲解乐理知识试一下,如果将《放纸鹞》中第1~第2小节的休止符改为长音,其音乐情绪是否一样?新知讲解 跟着老师的琴声,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一句!比比看谁唱得好。
边模仿拍皮球的动作边唱歌曲,注意休止符,感受跳跃的感觉!我是小小演唱家拓展学习 听一听湖南和河北地区有关放风筝的民歌,感受不同地方文化的魅力吧!课堂总结 《放纸鹞》是根据台湾民谣《一只鸟仔》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放纸鹞是指放风筝,是闽南地区过重阳节的特有风俗。歌曲为民族调式的商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歌词寓意深刻,通过“放纸鹞”这个传统活动来倾述对台湾同胞的思念,表达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共放纸鹞”的美好愿望。课堂总结欢乐、活泼人声(多为童声)“2(re)”商调式mf稍快以级进为主后跳进,在歌曲的高音区,旋律明朗富有弹性,休止符的运用带来节奏的活力板书设计 台湾民谣:放纸鹞1=A4/4
稍快、活泼
跳跃(八分休止符)作业布置背唱《放纸鹞》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